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多元化经营“拯救”展览馆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7月24日 10:08 中国经营报

  每个地区都会有展览的需求,但除了几个大型的中心城市,多数地区都是供给不足的市场。这些地区每年都有三、五个展会要举办,无论是政府主导的,还是市场主导的,数量少的可怜的展会根本不能满足本地展览馆的需求。

  于是,在展览市场需求不足的情况下,展览馆如何经营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话题。目前国内展会数量已经达到了3800个之多,假如每个展会的举办时间是两天,那平均每天都
会有20多个展会在同时举办,展会数量已经呈现了过多的趋势。即便会有一些新的展会不断出现,但同时也会有差不多相同数量的展会在悄然消失。在这种情况下,依靠创办新展会满足展览馆需求的可能性似乎已经不再现实。

  我们不妨转变一下思维方式:展览馆仅仅只是一个展览馆的概念吗?能不能同时也是一个休闲运动的场所,或者一个剧院?这种说法,或许对专门从事会展经营的业内人士是一个打击。展览馆正在“抛弃”展会,开始走向多元化发展道路。

  在一些有展会举办需求但需求不足的地方,展览馆的建设似乎应该也转变一下思维,不要仅仅想着“我们有一个10万平方米的展览会,所以我就应该建设一个10万平方米的展览馆”,毕竟,一个展览会是不可能养活整个展览馆的。在这类地区建设展览馆时,我们不妨大胆的将这10万平方米分拆,采取灵活的经营方式,即多元化经营。

  以武汉国际会展中心为例,上市公司汉商集团2003年年报显示,武汉国际会展中心当年1月至6月实现收入630.33万元,亏损1370.69万元。深陷“本金、利息、折旧”之困的会展中心开始寻找更多的出口。根据该中心的董事总经理姚贤华介绍,在采取了多元化经营之后,中心的经营状况得到了根本的转变,主要业务范围包括展览、会议、综合(包括广告、运动、广场等)、商业等四个方面,依靠前三部分就已经完成了自负盈亏,承担了全部的本金、利息、折旧。这种情况在国内其他城市并不多见,更多地方的展览馆还在享受着政府的各种优惠,靠政府的各种隐性补贴过日子。

  据了解,武汉国际会展中心的结构不仅仅包括展览、会议场馆,同时还有文化广场、地下商场、体育活动中心。或许这样的结构,导致武汉国际会展中心可用于展览的场馆面积出现不足,一些大型展会无法在本地举办。但对一些展览市场需求不足二线会展城市而言,这种结构的场馆,或者说这种多元化的经营方式,应该是一种明智选择。

  在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展览馆更多的不就是公共设施吗?基本的任务就是为公众提供公益性的展览服务。当由过去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市场经济体制之后,为什么展览馆的功能不能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再继续开拓下去,走出展览的这一单纯的概念,真正的满足市场所需呢?没有人会说这是不可以的,关键的问题是一个思维的转变,是一个可操作的模式。

  实现场馆的多功能化,实现展馆经营的多元化,说不定就是未来一些展馆的发展方向。

本报记者:刘炳辉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