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去年以来,全国纤检系统加强棉花质量监督,严厉打击棉花掺杂使假和制售“黑心棉”的违法行为,全力推进棉花质检体制改革,确保了棉花和絮用纤维制品质量的稳定。本报今天特推出长篇报道,希望能给读者提供新的信息和启示。
高压态势使棉花质量持续稳定
各级纤检机构高压态势的棉花质量监督工作,保证了2005年度棉花质量的持续稳定。
面对2005年度国产棉花供求缺口较大,收购价格上扬,棉花质量形势严峻的局面,各级纤检机构一方面严把棉花收购加工环节的监督检查,对辖区内棉花收购加工企业进行拉网式巡回检查,共出动检查人员2.69万人次,检查收购企业2130家(次),抽查籽棉49.26万吨,检查加工企业5383家(次),抽查加工成包皮棉22.58万吨,保证了棉花质量总体稳定。另一方面,补充完善了棉花收购加工企业质量信息档案数据库,运行棉花收购加工企业质量信息系统,全面摸清底数,提高监督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制定了《棉花监督检查工作实施细则》,对监督工作的管理和规范起到积极作用。
同时强化重点区域监管。为防止棉花质量失控和区域性棉花掺杂使假现象的反弹,各地纤检机构在新棉上市初期进行调查摸底,及时掌握动向,公布举报电话,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参与打假。对群众举报认真受理,件件查实;对重点地区进行重点监控,发现问题及时查处,严厉打击。去年底,中纤局会同河南省质量技监部门,采取“上下联动、横向联合、落实责任”的工作方法,对开封尉氏县、商丘虞城县、周口四通镇等重点地区反复出现的非法加工和掺杂使假问题进行严厉打击,并日夜监控,有力地控制住了局面,遏制了棉花掺杂使假现象的发生,使2005年度棉花重点区域得到有效控制,没有发生区域性掺杂使假现象。
针对部分地区“两小一土”(小轧花机、小皮辊机和土打包机)问题出现反弹的情况,中纤局组织开展了“两小一土”专项整治行动。目前正对企业进行集中清理,对仍在使用“两小一土”的行为依法予以查封、销毁;对非法棉花加工企业进行排查,确定重点监管区域;按照专项行动要求,明确整治效果及目标,建立区域监管责任制;开展“两小一土”危害性宣传活动,引导涉棉企业和棉农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据不完全统计,2005年度全国共取缔非法加工窝点480个,封存、销毁“两小一土”非法加工设备2100台(套)。
2005年度棉花公证检验工作重点从增加数量、扩大覆盖面转变为稳定数量、完善制度、突出效果、保证质量。截至2006年6月底,全国共完成棉花公证检验任务11.01万批,320.75万吨(包括新体制棉花8.55万吨),经过公证检验为交易双方挽回经济损失12.96亿元。 作者:王 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