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棉即将上市,棉花质量监督工作面临新挑战。据了解,2006年度棉花产量有望达到600万吨。按照纺织工业目前的增长速度计算,预计2006年度用棉需求将达到1100万吨,国内供需缺口再创新高。国际市场棉花库存略有下降,供求基本平衡,但比2005年略紧。国内供需缺口通过实施进口,基本可以满足国内用棉需求。预计2006年度棉花市场供求总体平稳,价格波动不大。
经过2005年度的市场洗礼,棉花企业更加理性,市场秩序将相对稳定,外部总体环境有利于消除大面积掺杂使假的隐患,有利于棉花产业质量意识的提高。但同时,由于受加工能力过剩、市场管理不到位、地方保护、涉棉企业普遍履行质量义务的意识还远远不够等的影响,棉花质量形势的不稳定因素依然存在,加之目前国内供求关系和价格走势受配额发放、出口退税、人民币升值、贸易摩擦等政策方面的影响,以及局部地区掺杂使假的隐患依然没有根除,棉花质量仍有可能出现动荡。
对此,中纤局提出,各级纤检机构要及时把握2006年度棉花供求变化,分析以往棉花质量监督反映出的问题,预测本地棉花质量走势,排查可能存在的隐患,制定处理棉花质量突发性问题应急预案,提高快速反应能力。同时依据修订后的《棉花条例》,按照新的《棉花收购加工与市场管理暂行办法》的要求,做好棉花加工企业质保能力审查工作。在工作中严格按照国家质检总局《关于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强行政许可监管工作的意见》精神,规范行为,加强监督,落实责任,保证工作质量。要重点监控以往棉花质量多发区、重灾区,及时掌握情况。发现质量问题苗头立即根据应急预案迅速处理,控制局面,避免事态的蔓延和发展。棉花收购加工期间,针对异性纤维、混等混级、超水棉等纺织企业反映强烈的问题及其他棉花质量问题,加强对质量保证能力较弱、产品质量不稳定的中小企业和棉花公证检验中反映存在质量问题的企业的监督检查力度,增加监督检查频次,督促企业提高质量意识,保证产品质量,并及时查处质量违法行为。要落实监管责任,对辖区内所有企业都要监管到位,全面覆盖。要善始善终,特别是要确保在棉花收购加工后期不放松质量监督工作。同时还要操作规范,严格按照《棉花质量监督实施细则》统一的工作程序和要求,实施监督检查工作。继续开展“两小一土”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棉花掺杂使假行为,确保新年度的棉花质量。 作者:佚 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