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民企足球恰逢其时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22日 17:50 中国产经新闻

    本报记者 朱力 报道

  假如国企退出足球界,中国职业足球将是什么模样?有人认为,中国足球将从此走上挤干“虚高”价格的健康发展之路。

  国资投入足球百亿元

  “中国足球就是一个烧钱游戏,赛场上拼来拼去,背后较量的就是一个钱字,其他什么都是假的。”一位业内人士这样评价中国足球的现状。靠网络游戏《魔兽世界》起家的朱骏(上海联城俱乐部董事长)虽然两度爆出“百万悬赏”,但比起有国企背景的老牌球队来说,还是不及。

  国企搞足球到底投入多大?鲁能泰山、上海申花等俱乐部均对此问题含糊其辞。曾任四川全兴俱乐部总经理的许勇则说,全兴这几年,“说七八个亿夸张,纯投入花了两个亿以上”。常金月研究过“国企足球”现象,他认为,在职业足球中投入的国有资本达到上百亿元。

  从1999年到2003年,中

国足球选手迎来了暴富时代,到1999年赛季,个别球员的收入已经超过了300万元,这只是年薪和奖金两项的收入,还不算球员转会的所谓“签字费”。2002年,上海中远队分别以950万元和900万元的天价转会费从上海申花队“挖”到了祁宏和申思,这两人的年薪都超过了350万元;2003年,上海申花以1000万元从辽宁队引进了张玉宁,后者3年合同收入第一年就达到300万元。

  记者采访的多家俱乐部均表示,中国职业足球的成本自上世纪90年代末以来快速提高,职业化之初几百万元就能养活的球队,已经发展到没有几千万元根本无法维持正常运转的地步。记者也了解到,像山东鲁能泰山、上海申花等“豪门”俱乐部的年度开支,更是高达亿元以上。

  国企搞副业造成资产流失

  一直呼吁“国企退出足球”的常金月认为,国有资本特别是垄断国有企业抬高了体育产业的门槛,把别的企业都给憋死了,这不是好事。

  常金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国家企业就该将赚的利润交给国家,需要的钱国家再拨,不应该搞

房地产、酒店、体育这些副业。国外国有企业是不能搞副业的,不允许涉足不相关产业,干啥就该吆喝啥。

  他针对山东鲁能俱乐部对足球的巨额投入表示,鲁能是山东电力企业,“你电力公司一方面赚了钱去玩什么足球,一方面却不断涨电价,这还谈什么企业的社会责任?国有企业赚了钱就该造福社会。”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常金月这一不无激愤的论断代表了不少支持国企退出足球者的共同看法。他们认为,国企投资足球,带来的不良后果一是哄抬物价,提高

中国足球运作成本;二是管理不善,造成国有资产大量流失。

  曾任上海申花俱乐部市场总监、现任迷球网总经理的王俊生也认为,国企主导职业联赛,对民营企业来说,是一种不公平竞争。

  王俊生赞同地说,中国足球的“物价”被“哄抬”起来后,俱乐部之间进行恶性竞争,其直接得益者就是球员。球员迅速成为了暴富阶层,这种脱离市场规律的现实除增加俱乐部的成本外,更负面的东西就是足球的社会影响渐渐走向消极。而本身就没受到多少教育的球员,骤然迈入暴富阶层,开始渐染恶习,主动或被动地疏远了与球迷间的距离,使中国足球选手的形象大打折扣。

  国企退出需要循序渐进

  常金月一直呼吁民企进入足球行业。“成功的民营企业都愿意赞助体育,因为这是健康、积极向上的东西,有利于提高企业的品牌价值和社会影响力。”他说。

  如常金月一样支持国企退出足球的人士表示:如果这些国有垄断资本能够陆续退出,那么,整个中国足球的环境将会得到很大改良。民营企业所需要的,正是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

  那么,国有资本会何时和怎样退出中国足球呢?山东体育科研中心研究人员王立红表示,按事物的发展规律看,无非两种方式:一、像云南红塔和青岛颐中那样直接退出,由民企接手;二、像山东鲁能泰山俱乐部正在做的那样,即逐渐减少山东电力输血式的投入,向俱乐部自负盈亏的方向转化,在不远的将来,使俱乐部成为真正独立经营的股份制企业。

  王立红说:“总之,国有企业退出中国足坛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个过程可能是3年,也可能是5年,但最终退出从而完全与国际足坛接轨,是必然的。”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