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部分城市上映两周就拿下620万票房的小成本电影《疯狂的石头》(以下简称《石头》)让人大笑不止——这对国内喜剧片渐渐隔膜的观众来说,实在很幸福,类似情形你只能在1980年代中后期几部具有开创意义的喜剧片身上才能找到。“横空出世的幽默”,这句广告语显然没有夸大其词。
年轻的宁浩向观众奉献了一部典型的中国式喜剧,尽管它很像英国人盖里奇的成名
作《两杆大烟枪》,但宁浩只借用了盖里奇的外壳:用一桩盗窃案将多条线索眼花缭乱地交叉重叠。《石头》的内里是货真价实的中国货:芜杂的山城重庆、棒棒军、中国式企业兼并、尖锐幽默的重庆方言……看似随心所欲的故事结构实则煞费苦心,两分钟喷发一次的喜剧高潮巧妙缝合在夸张的叙事情节之内,让人看出这不仅是对《两杆大烟枪》的致敬,更是中国导演向中国喜剧市场精心奉献的“成人礼”。
用“黑色”概括《石头》的幽默并不准确,《石头》的幽默近似疯狂的颠覆和冷嘲热讽,而不是一边笑一边流泪的《二十二条军规》。《石头》的目的是让人狂笑,想怎么笑就怎么笑,笑完拉倒,但一定能记住几句经典台词、几个经典段子。从纯粹娱乐的电影功能上读解,《石头》担得起绝大多数观众的评价:好看!——中国影坛充斥着多少让观众打瞌睡的难看之作!当一部电影终于像一个女扮男装的姑娘回归到脂粉旗袍那样回归到“好笑”,我们还能对这样的电影苛责什么?再说,导演才29岁!
一度以为早期由毛永明、陈佩斯们建立的中国式喜剧已经完全被冯小刚式冷幽默与北方式贫嘴取代了,或者说,当周星驰的“无厘头”早就成为中国喜剧电影不可逾越的标杆,横空出世的《石头》却突然让我们看到了另外一种喜剧可能——好看,糅合着大量中国社会当下的边角废料和插科打诨,折射出特定时期的生存现实。它不是周星驰式的荒诞解构,也不是陈佩斯们夸张的动作式喜剧,更不同于冯小刚彬彬有礼的冷幽默,而是粗暴地造反,粗暴地砸碎,粗暴地将日常喜剧无限地堆积放大。比如车主指着宝马车的BMW标志:看见没得,别摸我!比如厂长儿子果真被绑架之后厂长的完全不相信:你杀了他我才解恨!比如香港大盗怒骂卖绳子的是“奸商”……
这是一次反映现实又拿现实开涮的疯狂历险,《石头》让人看到了中国喜剧电影的新流变:粗暴的方言、精巧的结构、强烈的戏剧冲突、高度关注现实生活。如果非要找出这部灵感之作的缺陷,大概只是因为喜剧元素的高度密集,或许会让一些“年迈”观众一时跟不上趟;最后香港大盗的执意抢劫很搞笑,但也过于愚蠢了。
上映两周的票房、口碑无不证明《石头》是难得一见的好电影,它带给观众、带给整个中国电影的惊喜就像它的出资者刘德华形容的那样:好像父母给你安排了一次相亲,等你到了那里,发现坐在那里的居然是全智贤!
陈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