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打上高科技烙印的灵源万应茶饼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7月21日 00:00 东南早报

  早报记者林可文/图

  前世篇

  年前的传奇

  晋江灵源山,层峰叠翠,山上药物资源丰富。灵源禅寺静处山间,灵源万应茶相传系寺中一僧人所传秘方。

  此僧法号沐讲,俗名张定边,元末明初人。张定边原是陈友凉部将。

  元朝末年,陈友凉举事,与朱元璋大战兵败后,张定边逃至泉州灵源山隐居。为避祸,张削发为僧,自号沐讲禅师。灵源寺历代僧尼名录中记载:沐讲入空门后,不闻尘俗事,潜心研究佛理,率旧僧尼取山中百草,用井水泡制药饼,广施万民,不求图报。

  六百多年前,灵源万应茶究竟如何制作而成呢?民间相传,沐讲禅师踏遍青山,采集红茶,鬼针、青蒿、飞扬草、野甘草等17种灵源独特的青草药并配以中药精心泡制,制成“菩提丸”。“菩提丸”即“灵源万应茶(饼)”。该药具有疏风解表,调胃健脾之功能。六百多年来,灵源寺中僧尼世世代代继承此秘方。

  今生篇

  进厂要过两道“坎”

  其实,老字号企业也可以打上高科技的烙印,到了灵源万应茶的生产车间,就可感受到老字号企业的勃勃生机。

  初进车间,就被告知要进行换装。“厂里按照国家GMP认证,所有进入车间的人都要换装。”负责万应茶生产的傅厂长拿出装有衣服的塑料带给记者。一件白大褂,加上浅蓝色的帽子,穿上后俨然一副医务工作者的模样。

  除此之外,还要用塑料袋给鞋子上“套”,防止外面的灰尘带入。

  这只是进入厂区的第一关。在傅厂长的带领下,经过几道门,记者仿佛在迷宫里穿梭。

  又来到一“男更衣室”的房间,这便是第二道关。“在这里,车间工作人员还要再换一套衣服。厂区按照国家严格的卫生规定,对任何人都不例外。”傅厂长介绍。

  夏季是厂里车间工人们最忙的时间。但由于采用了机械化生产,生产车间只有不到十个“白大褂”在忙碌着。从原本的手工操作到机械化生产,工人们只要按动按钮就可以自动生产、包装了。有三十多年工龄的女工乌贝告诉记者,虽然工作强度小了,但是要不断学习新技术和新技能,这对她们这些老工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家族传承

  1951年,灵源寺僧人王广武将“菩提丸”改制成“灵源万应茶饼”。1958年,灵源寺僧尼还俗,便将药茶的制作技艺传授给当地的晋江曾林、灵水两村村民,并分别办起曾林和灵水两家茶饼厂。

  1981年,两厂合并,改名为晋江县灵源茶饼厂,厂址设在曾林村。1990年,该厂改制扩建厂房,增添设备,扩大生产规模,企业更名为泉州市灵源制药厂,系国有控股企业。2003年,搞机械制造起家的吴国卿对制药厂追加投资2380万元,完成对国有老企业的重组改制,挂牌成立泉州灵源药业有限公司。

  吴国卿是何许人也?1958年,灵水茶饼厂的创办者吴家茂是吴国卿的堂亲,而曾林茶饼厂的创办者吴裕以是吴国卿的大伯。正是有如此千丝万缕的联系,当灵源制药厂出现经济危机时,吴国卿迅速出手。

  “当时正值非典肆虐,投资茶饼前景看好。”吴国卿坦言,由于家族的缘由,投资生产灵源万应茶,有一定的感情因素起作用。

  茶饼厂的发展“瓶颈”

  资金和人才是许多老字号发展过程中的瓶颈,灵源也不例外。

  目前,灵源药业也遇到了许多难题。其一,要想大幅度提高产量,就必须解决原材料的短缺,其中主要是要解决中草药的短缺。目前,灵源还完全依赖从药农收购野生草药,产量很难得到保证。该公司已经着手药材种植基地的建设。

  其二,茶饼是低附加值的产品,较难引进优秀的专业人员。“有些优秀人才呆了不到一年便跳槽了。”对于人才,吴国卿求贤若渴。要使工艺能够继续传承,就必须培养自己的工艺技术人员,继承传统工艺,改进落后工艺。

  和六百多年前的“菩提丸”相比,如今的灵源作为私营企业,其优势在于灵活的运作机制。但如何既保护老字号的传统优势,又追求效益最大化,是其突破“瓶颈”的关键所在。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