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财经纵横

为富求仁 积累与捐助的效率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20日 14:51 南方周末

  ■局外局内,身后身先

  □孙涤

  市场化的强劲推动,人们不由自主地被席卷而去,加入“竞富”的大潮。然而富到一定程度,就不免像小羊倌生了儿子,金融家买了游艇之后,不得不面对“还要什么”的相同问题。在慈善捐赠上一向啬刻的巴菲特,近日捐出370亿美元,对上述问题做出了极具个人风格的回答和诠释

  “向使当年身便死,一生真伪谁复知?”原本是针对奸相王莽的行迹而发的感言。王莽曾是个出名的循吏,谦谨堪称楷模,然而其孝廉伪饰被日后他颠覆西汉的篡权打个粉碎。忠奸莫辨乃许多历史遗憾的源头,可能不完全适合我们要探讨华伦·巴菲特最近的捐助行动案例,不过巴菲特的豪举使人们有恍然大悟之感,则是一样的。巴菲特在慈善捐赠上一向啬刻,却竟然在身体健朗的情况下,为公益事业一举捐出了惊人的370亿美元(他积累的巨富的82%)。除了时机(巴氏仍在享受工作的乐趣)和规模(有史以来世界之最),捐助的方式和动机也透发着发人深省的魅力。

  在“市场”竞争的驱策下,绝大部分人都将以钱财为标的,也以钱财为评判来过活。特别是我们这几辈人,受到转型的压力和摩擦,虽说是莫可奈何,却总不免要向新的生活方式和价值取向提出些质疑。

  一位老知青朋友,下海成功后曾向我描述他当时的致富驱动力。由北京插队到陕北,他曾牧羊数年,在与当地的小羊倌沟通时受到了撼动。小羊倌说自己劳作辛勤是受着一种憧憬的指引:多放羊——多卖羊——多赚钱——娶媳妇——多生儿子。朋友问,儿子长大后又如何呢?答曰:再多多地放羊、卖羊。知青由是感叹自己断不能如是,必须求突破。如今的他,已拥有企业若干、房产多间,许多人在为他“牧羊”。然而,他又在替谁“牧羊”呢?

  这个故事是否实有其事,我不确知,但另有一则故事,可以肯定不是原创性的,那是德国诺贝尔文学奖作家伯格的一个短篇,常常被收入文集。说的是一位金融家备受业绩的逼迫,周末到海边透一口气时,遇到一个渔夫在晴空下睡懒觉。金融家感到不解,这不正是捕鱼的好时光吗?于是引发了一段苏格拉底式的对话。渔夫对金融家居高临下俯视自己享受风和日丽的懒散有所辩解,便故作好奇,请教金融家努力拼搏的动机。对话中发觉,金融家的模式也不过是:勤勉工作———职位提升———赚足够多的钱———购置房子车子———再努力工作和进步———赚更多的钱———购置游艇等等。逻辑似乎完满,可渔夫接着问,买了游艇要干什么?金融家嘿嘿不答。绕了一大圈,不就是要享受和风丽日吗?和生子牧羊一样,两者有殊途同归之趣。

  市场化的强劲推动,人们不由自主地被席卷而去,加入“竞富”的大潮。出色的、灵活的,或好运的先行富了起来。然而富到一定程度,就不免像小羊倌生了儿子,金融家买了游艇之后,不得不面对相似的问题。即使没有特里莎修女的德行,我想,一个人也总得回答这类问题。

  现成的答案有的是,生儿子还怕多吗?除了游艇阁下怕没地方花钱不成?叔本华或克尔加特等人也许早就告诫过,别做在赤炭铺就的跑道上奔跑而停不下来的光脚汉,可他们是冥顽不灵的人,难以与时俱进。另一方面,各种渠道以最精美的图像、文字、音响,轰炸式地宣导人们,奢侈是如何的荣光,亿元

豪宅、瑞士钻表、犬马名模,无不令人振奋,催人冲锋不止,难道我们还需要什么别的理由来质询有钱或赚钱的合理性么?但是,赚取或保卫钱财并非没有成本,投入往往过于高昂,殚精竭虑再多赚一块钱是否划得来?或迟或早,无论是为了追求快乐还是为了支配他人(至少是他人的劳作),富翁和渔夫都会问赚钱和花钱的意义,以及它们的限度。

  对于巴菲特,这尤其确实。巴菲特出身至多是个小康,自认为天生善于

理财,运气又好,得以一路赚来,积聚了450亿美元的个人财富。这个数额超过了联合国不少成员的整体国力,在全球排名仅次于盖茨先生。巴菲特不但是世界首富之列中惟一纯然靠金融投资发了财的人,据说还是首富之中惟一仍然朝夕操刀不息,孜孜赚钱不止的人,以他自己的话,是“乐此不疲”。反过来看,他的消费却很简陋,同一袭西服穿十几年,同一幢房子住三十几年,买钟爱的可乐饮料时还不忘用折扣券买大箱的;他又明言把财富传给子女属“不道德”的行为,不符合自己的财富理念。然而,在富人们常做的慈善捐助活动中,他却甘居人后,老是掂斤掂两的;并且称公司的钱是股东的,自己作为受托经营者,无权慷委托人之慨。(其实巴氏把90%以上的财富投在了控股的哈达威公司,占了公司股权的百分之四十。)巴菲特长期来每年捐出的区区一二千万,和他的巨富地位并不相称。作为巴菲特的推崇者,我对他的通达、务实、勤勉、坦诚、睿智、
幽默
、深邃和精于计算非常折服,并从1995年开始就在国内报章多次撰文推介和颂扬。记得1999年在巴氏一本书的中文版的序言里,我对巴氏经常口称“财富回哺社会”的微言大义,却始终不见行动颇有些刻薄,批评“老头对财富这个玩具倒真能执意玩不放手,非得死而后已”。

  确实,要是巴菲特坚持迟迟不肯出手,万一有个意外的话,谁又能说得清楚他真实的财富观和效率观呢?

  (作者为美国加州州立大学商学院教授,电子邮箱sundi@sdb.com.cn)

  (P1171322)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