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湖南祁东:用“大生产”视野提质农业综合开发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7月20日 08:54 中国经济时报

  ■ETV讲堂■王晓辉彭立国

  地处湘中的湖南祁东县,紧邻两广,与衡南、东安、零陵、邵东等县接壤,280.29万亩的土地面积中就有耕地81.78万亩,林地102.64万亩。而92.21万人口中,农业人口便有77.74万。在20世纪90年代之前,由于体制原因以及一些人为因素,祁东农业陷入了困境: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质地日趋恶劣,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减少,农业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
坏,“人缺粮、土缺肥、灶缺柴、家缺钱”一度变成了祁东农村的真实写照,“祁山白水人”在生存线上苦苦挣扎。

  但自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祁东人紧紧抓住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政策的战略机遇,以提高农业综合开发能力和增强农业发展后劲为目标,坚持“国家引导、各级配套、民办公助、滚动开发”的方针,用“大生产”视野提质农业综合开发,走出了一条“设施保农、产业兴农、科技富农”的发展大生产,建设新农村农业综合开发之路,农村工作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绩。

  自1989年起的18年来,祁东县先后建设了18个项目区,7个产业化经营项目,9大农产品基地。在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中,仅2006年就有7个村列入祁东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占全县15个示范村的46.6%。由于坚持了农业综合开发的区域性、综合性和开发性的原则,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充分利用流域内资源优势调整产业结构,因此大大促进了项目区内的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

  森林覆盖率由1989年的20.7%上升到2005年的46.9%,明显改善了生态环境,有效地控制了水土流失,使过去旱地的“三跑土”变成了“三保土”。35.81万亩中低产田,经过治理不仅增强了灌溉效益,改变了“田大丘,三年两不收”的历史,而且增强了抗御洪涝和干旱灾害的能力,稻田平均单产由开发前的634公斤提高到2005年的948公斤,增产49.5%。2005年全县实现农林牧副渔总产值28.3669亿元,比开发前的1988年增加23.5969亿元,增长4.85倍。人均纯收入3483元,比开发前的1988年人均468元增长7.44倍。

  那么究竟是哪些因素使得祁东农村工作取得如此大的进步?祁东农业综合开发有哪些经验值得借鉴呢?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夯实新农村建设基础。在搞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过程中,祁东县以建设农业基础设施,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综合生产能力为目标,满足农民的企盼。一是增强资金投入。农业综合开发以来,累计投入资金19747.47万元,投入土地治理资金9896.86万元,占总投资的50.6%,其中财政投资7653.74万元,占财政总投资的83.9%。产业化经营投入资金9950.61万元,占总投资的49.9%,其中财政投资1464.2万元,占财政总投资的16.1%。

  二是加强水利设施建设。中低产田治理以水利为龙头,完成了7处中型水库的渠系防渗,完善了10座小(一)型水库的溢洪道和渠系配套,修建小型水库11座,拦河坝18座,建电灌站19处,增加有效水量3184万立方,改善灌溉面积28.35万亩,改善除涝面积17.46万亩,使项目区的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明显改善,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显著提高,节水农业迅速发展。

  三是推广农业机械化。积极利用国家对购买大中型农业机械的补贴政策,培植发展1466户农机大户,开辟了农业机械化作业的新领域,机耕面积由1988年14.86万亩增加到45.06万亩。四是加强环境综合治理,改善农业生态环境。通过荒山造林和改造疏残林、营造防风林网6.35万亩,控制水土流失面积328平方公里,项目区改造水井164处,开发庭院经济2416户,大大改善了农业综合发展环境。

  引导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收入增加。在引导结构调整的过程中,祁东重点突出规模和效益,在“大”字和“基地”上作文章。在加大土地治理的同时,因地制宜引导农民充分利用开发形成后的有利条件进行大规模的种植结构调整建基地,按照“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益、大规模”的原则一次到位,先后建立了“一带两场一所四片”水源充足、基础设施完善、交通运输方便的现代化农业示范区。其中,“一带”即以322国道为主轴线的生猪养殖生产带;“两场一所”即县种畜场、恒达养鸡和新丰特种水果研究所;“四片”即形成了东、中、西和城郊四大区域农业片。这一现代化农业示范区为祁东农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大力扶持产业项目,促进产业化经营。近年来,祁东结合农业综合开发实际探索出了一条“产供销一条龙、农工贸一体化”的新农业运作机制。一是扶持创办特色农产品加工企业,实现“产品”变“商品”。重点扶持建立了以黄花集团为首的一批农产品加工企业,改变了过去那种自产自销或小户手工加工的局面。二是理顺机制,促进供需平衡。在农产品供需机制上,以加工企业为龙头,实行“产销联合、产供联合,产供销联合”,走出了一条企事业连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一体化发展路子,真正理顺了企业与农户之间的供需矛盾,避免了产供脱节,走向了良性

农业产业化之路。三是以市场为导向,推进生产经营一体化。先后在项目区建立起多个专业市场,形成商品集散地,活跃了商品流通。并积极拓宽外部市场,以多种方式构建起了一个多元化参与、多渠道流通的市场网络体系,形成了一个充满活力的农产品流通市场,真正做到了收得拢、运得出、销得快。

  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实现科技富农。祁东县农业综合开发瞄准了“种苗”和“加工”两个关键环节,推出了一批优质农产品。一是科学引种,紧紧抓住种苗这个提高农作物产量与质量的关键,大力引进和推广繁育良种良苗。二是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祁东县紧抓科技这根生命线,在农产品生产上努力钻研,不断创新,探索出了许多农产品加工技术并打造精品。近几年重点扶持黄花集团开发研制了黄花菜脱水免蒸保鲜,大大提高了产品价值,每吨黄花菜价格提升2000元。三是加强技术培训,依靠科技进步迅速提高农业生产率,实现农业集约型增长。因此,在加大科技投入的力度上,把重心放在培训和示范推广上,18年来,在项目区建立不同类型的示范片18个,推广栽培、养殖等新技术21项,技术培训3848人/月,通过培训和技术推广,提高了农民素质,培养了与新农村建设要求相适应的新型农民。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