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上半年国际经济金融走势分析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7月20日 08:54 中国经济时报

  ■邹新马素红赵幼力

  2006年上半年,尽管存在利率提升、油价高企的不利因素,世界经济仍保持了较好的增长势头。美元再次步入贬值通道,全球股市和国际金价在第二季度经历了高位跳水的震荡过程,国际油价在波动中继续上扬。

  美国经济初步降温

  欧日增长持续加快

  美国经济稳定增长的同时初现降温迹象,欧元区和日本经济增长持续加快,亚洲新兴市场经济体有望继续保持较高增速。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2006年4月的预测,2006年世界经济增长率将达4.9%,为连续第四年保持在4%以上。

  美国经济一季度实现强劲增长,但二季度有放缓迹象。美国一季度GDP的最终修正值为5.6%,不但大大高于去年第四季度1.7%的增速,还创造了2003年第三季度以来的最大增幅。其中,美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个人消费开支增长了5.1%,为过去两年半来最快增速;企业支出增长14.2%;出口增长了14.7%,进口增长了10.7%;政府开支增长了10.5%。但进入二季度后,美国经济不断出现降温迹象:非农就业人数继3月及4月分别增加17.5万及12.6万后,5月仅增7.5万,远低于预期;建筑开支4月和5月连续出现走低,5月份还创下近两年来最大月降幅,是美国

房地产市场降温的重要信号;5月和6月的制造业指数连续下滑,制造业增速下降。可见美联储连续加息的效应正逐步显现,但与此同时,通胀压力仍居高不下,5月核心消费物价指数(CPI)连续第三个月上升,意味着能源成本的上涨已开始影响到商品价格。预计二季度美国经济增长速度将较一季度有所回落,但从全年看,美国经济仍有望保持较稳固增长。

  日本走出通缩阴影,有望迎来可持续性复苏。2006年一季度日本经济按年率计算增长3.1%,环比增长率为0.8%,均高于预期,其中内需增长是主要力量。二季度经济数据继续向好:5月份失业率为4.0%,探至8年来最低点;5月CPI同比上涨0.6%,也达到8年来最高,不仅暗示日本经济已走出通缩阴影,也体现“零利率”推动的企业投资增多已传至消费价格环节。预计日本经济将在今年迎来可持续性复苏。

  欧元区经济数据持续改善,增长前景看好。一季度环比经济增长率为0.6%,同比2.0%,增速加快显示出欧元区经济复苏已日趋稳固。二季度继续保持经济增长的利好局面:5月份失业率为7.9%,较4月的8%略有下降,并明显低于去年同期的8.7%;6月制造业出现6年来最快增长。尽管欧元区经济增长加快,但能源成本的不断上扬仍在加大欧元区的通胀压力:5月生产者物价指数同比上升6.0%,创下2000年末以来的最大年增幅;今年1-6月的CPI增幅亦一直维持在2%的控制目标以上。与2005年疲弱的经济增长相比,预计今年欧元区有望出现经济反弹,经济前景相对乐观。

  英国经济稳步增长。一季度GDP环比增长0.7%,折合年率增长2.2%,与预期一致。尽管一季度服务业仅增长0.6%,为2004年第四季度以来最小增幅,但当季工业生产的强劲势头部分抵消了服务业的疲软。预计2006年英国经济向好。

  亚洲新兴市场经济体经济持续较快增长。据亚洲开发银行最新预测,2006年亚洲地区的经济增速将小幅放缓至7.2%,中国、印度和韩国三个主要经济体的表现将决定今年亚洲新兴市场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前景。得益于农业生产和强劲的消费支出,印度今年一季度的经济增长率达9.3%;韩国经济整体上仍保持复苏趋势,资本投资、个人支出及出口都强劲增长,但油价及韩元走高可能使韩国经济在下半年面临下行风险,预计韩国今年的经济增长可达5%;受惠于CEPA补充协议三,今年香港经济将增长强劲。总体来看,尽管面临全球贸易失衡、全球加息等风险,今年亚洲地区经济增长依然乐观。

  美国加息基本到位

  欧日收紧货币政策

  美联储加息周期行将结束,欧洲央行开始稳步加息,日本央行终结超宽松货币政策并有望于近期加息。

  能源价格的不断上涨使各国通胀压力普遍增大,以美联储为首的加息风潮席卷全球主要经济体。自2004年6月以来,美联储已连续17次以每次25个基点的相同幅度累计加息425个基点,其中2006年1月、3月、5月、6月各加息1次。美国联邦基金利率目前为5.25%,是近5年来的最高水平。不断爬升的通胀率是美联储持续加息的直接原因。目前加息对经济的抑制效应已开始显现,流动性开始下降,并导致二季度全球

股票市场和商品期货市场的大幅震荡。总的看,美联储进一步加息的空间有限。

  欧洲央行收紧货币政策以抑制通胀。为控制通胀,自去年12月1日启动本轮加息周期以来,欧洲央行累计已三次加息,其中2006年3月和6月各加息25个基点,目前主导利率已至2.75%,为近3年来高点,进一步加息的空间依然较大,并可能最快于8月份加息。

  日本央行加息在即。日本央行今年3月9日宣布结束已实施五年的超宽松货币政策,重回传统的利率机制,但短期利率将暂时保持现有水平,这是日本央行自2001年3月开始推行定量放松政策以来第一次作出的重大政策调整,其背景是CPI在经历7年持续下跌后,自2005年11月持续上涨,通胀成了关注重点。日本政府可能在7月宣布彻底摆脱通缩后启动加息。

  美元

汇率依然疲软

  中长期仍呈弱势

  美元兑主要货币贬值。在经历了2005年强劲反弹后,美元汇率在今年一季度呈窄幅波动态势,二季度则全线下跌。尽管加息预期使美元在6月份得到支撑并出现回调,但疲软基调未有实质改变。截至2006年6月30日,美元指数收于81.36点,较上年末下跌了5.44%;欧元兑美元汇率收于1.2779美元/欧元,较上年末上涨了7.91%;美元兑日元汇率收于114.51日元/美元,较上年末下跌了2.86%。

  美元汇率下跌的主要原因:一是随着美联储加息周期接近尾声,而同时欧洲央行与日本央行加息空间加大,美元利差优势逐渐消失;二是美国的高贸易赤字加大了美元的贬值压力;三是美国经济增长放缓迹象亦使美元经济基本面的支撑走弱。虽然短期内美元可能出现反弹,但从中长期看,仍呈弱势。

  主要股市全线走低

  未来可能继续下跌

  加息潮导致全球股市波动。2006年1-4月全球主要股市延续了去年的强劲走势,纳斯达克指数和日经225指数在3月底创下5年来新高,道琼斯指数也接近纪录高点。但美联储5月10日加息后出现逆转,投资者大规模撤出股市导致全球股市大幅下挫。自5月10日以来的一个月内,纽约、伦敦和东京的股市全线走低,其中道琼斯指数下跌了8.2%,英国金融时报100指数下跌了7%,日经225指数下跌了13%,代表全球股票市场走势的摩根士丹利资本国际公司(MSCI)全球指数下跌了约12%,近一个月的股市动荡使投资者至少损失了2万亿美元。新兴市场在全球股市下挫中承受的压力更大,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投资者从新兴股票市场至少撤出85亿美元资金,MSCI新兴市场指数自5月8日创下高位以来下跌了24%。

  全球股市大幅下挫的主要原因:一是投资者担心美联储银根紧缩过度并进一步导致美国经济走向衰退;二是近年来积累的股市泡沫开始被挤压。6月中下旬全球股市普遍开始止跌回升,截至2006年6月30日,美国标准普尔500指数收于1270.20点,较上年末上涨了1.76%;美国道琼斯30种工业指数收于11150.22点,较上年末上涨了4.04%;美国纳斯达克综合指数收于2172.09点,较上年末下降了1.51%;英国金融时报100指数收于5883.40点,较上年末上涨了3.82%;德国法兰克福DAX指数和法国巴黎CAC40指数分别上涨了5.09%和5.63%;日经225指数收于15333.10点,较上年末下降了3.76%。从中长期看,由于日、欧等经济体加息可能性增大,全球股市仍可能下跌。

  美国国债收益率走高

  中长期还有上升空间

  美国国债收益率全线走高,中长期收益率接近持平。2006年上半年,在美联储持续加息的带动下,美国各期国债收益率大幅走高,但美国中长期国债收益率趋于背离甚至倒挂的现象并未扭转。自今年3月份以来,2年期和10年期国债的收益率曲线再度反转,2年期和30年期国债的收益率也接近反转。目前美国国债收益率的经济预测功能已大为弱化,收益率曲线变平及反转的趋势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长期债券投资者愿意获得更低的风险补偿,并不意味经济疲弱。截至2006年6月30日,美国30年期国债收益率为5.19%,较上年末上升了0.64个百分点;10年期和5年期的国债收益率为5.14%和5.1%,分别较上年末上升了0.75和0.74个百分点;13周国库券收益率为4.86%,较上年末上升了0.88个百分点。

  随着各经济体纷纷加息,投资者将从高风险资本市场撤出并投入到避险的债券市场,美国中长期国债收益率还有上升空间。

  国际金价见顶回调

  存在快速反弹可能

  国际金价见顶回调。国际金价经历了2005年大幅攀升后,2006年一季度继续保持强劲走势,接连突破600美元/盎司、700美元/盎司两个大关,对通胀的担忧和对地缘政局不稳的恐惧等因素助推国际金价一路上扬。但在5月12日升至730美元/盎司的26年高点后开始暴跌,仅一个月时间内就下跌了约160美元/盎司,跌幅高达21.92%。投机基金获利平仓是直接原因,但本质原因是全球流动性开始收紧。6月下旬,国际金价止住了下跌势头,并在6月末出现大幅反弹,截至2006年6月30日,伦敦黄金市场下午定盘价收于613.50美元/盎司,比上年末上涨了19.59%;黄金G5指数收于197.66点,比上年末上涨了15.86%。

  预计通胀加大、美元贬值及石油危机等因素将使国际金价有快速反弹的可能。

  油价在波动中上扬

  近期内将维持高位

  国际油价在波动中继续上扬。2006年一季度,国际油价冲高回落,二季度则一路攀升,纽约和伦敦的原油期货市场在4月中旬的一周内连创历史新高。4月21日,纽约商品交易所6月份交货的轻质原油期货价格收于每桶75.17美元,创下1983年该产品推出以来的最高收盘价,随后国际油价一直在70美元的高位波动。截至2006年6月30日,纽约商品交易所原油8月期货价格收于73.93美元/桶,较上年末上涨了21.12%;欧佩克一揽子平均油价收于65.7美元/桶,较上年末上涨了25.81%。

  目前国际油价大幅上涨的主要原因是总需求快速增加,而非供给面因素。受投机资本等多种因素影响,近期国际油价将持续高位。

  贸易失衡日益突出

  保护主义更趋严重

  全球贸易失衡问题日益突出,WTO多哈回合谈判濒临破裂。预计2006年世界贸易量增长率有望达到7%以上,但贸易失衡问题日益突出,美国巨额逆差与德国贸易顺差显示出发达国家间的贸易失衡,而中美之间的贸易失衡更凸显发达经济体与新兴经济体之间的贸易失衡。

  同时,由于欧美在农业政策上的严重分歧,近期的多哈谈判以无果告终。如果今年底之前不能达成协议,多哈谈判将面临破裂,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将更为严重。

  银行业绩稳步提高

  跨国购并热潮不减

  国际银行业整体业绩稳步提高,多元化经营特征凸现,零售银行价值被逐步发掘,跨国购并热潮不减。

  首先,得益于多元化经营策略,尤其是证券、购并等投资银行业务和零售业务的快速发展,美欧银行一季度获利丰厚。美国商业银行和存储机构一季度利润达373亿美元,比去年四季度增长14.1%;欧洲各大银行业绩也十分优异,德意志银行一季度利润31.17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6%;巴黎银行、瑞士银行、荷兰银行一季度利润同比增长分别为20%、28%和12%。

  其次,零售业务价值被进一步发掘。巴黎银行目前在新兴市场中55%的主要收入来自零售业务;美国第四大银行富国银行重力打造零售业务,尽管其资产规模仅为美国第三大银行摩根大通的40%,但2005年创造的收益却高达115亿美元,是摩根大通税前利润的95%。

  其三,购并仍是国际银行业扩张的主要手段,如巴黎银行通过增持韩国第二大银行新韩金融集团5.6%的股权而成为其第一大股东。

  (作者单位:中国工商银行城市金融研究所)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