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蒜的名气一直雄踞国内老大的位置,其质量也早已有口皆碑。其中,山东金乡县的大蒜更以品质优、产量高、出口量大而享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素有“世界大蒜看中国,中国大蒜看金乡”的说法。据介绍,该县标准化大蒜的种植面积已达2.67万公顷,占总种植面积的66.7%以上。2005年金乡出口大蒜35万吨,创汇1.2亿美元,分别占山东省的50.4%和31%。其中,该县5家龙头出口企业拥有标准化大蒜生产基地9667公顷,总产值18.2吨,出口创汇达7000万美元。
提起出口业绩,我国大蒜并不是一直风光。加入WTO以来,我国大蒜出口量在迅猛增长的同时,也因为沿袭传统的种植方式,大蒜个头不等、品质参差不齐等原因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失利,产品也常因农残、药残含量超标而遭遇国际贸易壁垒。这样的问题,在金乡也曾遇到。激烈的市场竞争和质量的高门槛急需引入标准化生产,以改变农业生产状态,提高产品质量。
近年来,山东省济宁市、金乡县两级质量技监部门联手农业部门共同制定了《无公害金乡大蒜、圆葱》地方标准、《金乡大蒜蒜种操作规程》等质量标准和生产规范,把大蒜等农作物的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纳入了标准化管理轨道,形成了与国际、国家和行业相配套的质量标准体系。
为了推动标准化基地建设,该市县两级质量技监部门通力合作,采取培训、发宣传单、请专家讲课等方式强化农民的标准化意识。农业标准化工作人员和农业部门的技术员一起深入乡村农户和田间地头,向农民耐心细致地讲解、手把手示范,引导他们学标准、用标准,全县农民受教育面达90%以上。据当地质量技监部门统计,多年来,金乡地区先后印发《农业标准化知识问答》13万份、《无公害大蒜、圆葱生产技术手册》10万册,培训技术骨干5000多人。
在标准化建设之初,该地区就创建了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配备精密分析仪器,对化肥等农资产品以及大蒜等农产品进行质量检测,使金乡大蒜从生产源头保证质量,没出家门就拥有了通向国际市场的通行证。目前,蒜农们对用标准化选种、施肥、用药、田间种植技术有了深刻了解,产品质量不断提高,产量由实行标准化之前的每0.06公顷均产蒜薹300公斤、蒜头1000公斤,提高到每0.06公顷均产蒜薹350公斤、蒜头1125公斤,农民种植大蒜每0.06公顷收入已能超过3000元人民币。
随着标准化的逐步推广,金乡蒜农在市场竞争中认识市场、适应市场的能力不断增强,涌现出了一批土生土长的农民企业家。山东金乡县宏昌果蔬有限公司、宏泰冷藏加工有限责任公司、华光蒜业有限责任公司等龙头加工企业已建立自己的原材料生产基地,大蒜、圆葱等农产品生产基本实现了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种植、系统化加工、企业化管理。山东省金乡县宏昌果蔬进出口公司去年出口创汇高达2200万美元,连续3年夺得全国民企单一出口大蒜第一名。谈起这一变化的根源,该公司董事长陈庆海说:“这都是我们通过国家级农产品标准化出口示范基地验收,农产品质量提高了,市场不断扩大,才有了今天的规模。”
济宁市质量技监局局长张西周表示,目前,济宁、金乡两级质量技监部门在推广农业标准化的同时,又积极引导农业龙头企业加强企业质量管理,申报无公害农产品标志,组织企业按照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操作规程进行生产。
截至到目前,金乡县共有7家企业的10个产品申报了无公害农产品标志证书。“金乡农副产品不仅拥有了自己的‘护身符’,使企业快速发展壮大,还带动起一个个产业,富裕了一方百姓。” 华光蒜业负责人表示,是标准化使金乡乃至山东赢取了“中华蒜都”的美名。 作者:梁 丽 朱文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