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如何破解农村金融难题 访农村信用联社理事长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7月14日 09:21 黑龙江日报

  主持人:本报记者 李播

  对话人:黑龙江省农村信用联社理事长李久春

  农村金融市场,关系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随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的实施,农村金融问题更显突出:资金需求越来越大,资金供源不足,新“贷款难”在我省一些地
区出现。采取什么样的措施突破农村金融的资金瓶颈,更好地助力新农村建设?

  为此,我们把省农村信用联社理事长李久春请到本报“新农村会客厅”。

  资金需求不断增长新“贷款难”出现

  主持人:据了解,我省农业贷款每百元中就有96元出自农村信用社。从这个意义说,我省农村金融面临的难题,即是农村信用社面临的难题。您认为目前我省农村金融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什么?如何破解?

  李久春:最大的问题是资金需求不断增长,资金筹集难度加大。尽管包括我省农村信用社在内的涉农金融机构农业贷款投放增幅很快,但随着新农村战略的实施,“三农”资金需求增长更快,资金供不应求局面更加突出。特别是今年3月初以来,各地农村信用社备耕贷款投放纷纷“告急”,“等米下锅”现象陆续出现。为最大限度地缓解资金供求压力,省联社先后与20多家金融机构沟通洽谈合作事宜。经过努力,共筹集支农资金41.4亿元,有效缓解了备春耕资金问题。但是,依靠农村信用社目前的资金实力,仍难以满足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资金需求,如何借助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尽快壮大农村信用社资金实力,是一个重大的课题。

  主持人:近年来,我省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方面不断努力,农业贷款内容也趋向多元化。这些变化给我省涉农金融机构提出了什么样的新课题?

  李久春:可以说,这些变化加速了金融机构自身调整的步伐,切实提高了服务水平。以农信社为例,在信贷支农政策上,进行重大的战略性调整;信贷投向上,从支持传统农业转向现代农业建设,支持发展特色农业,绿色食品和生态农业,促进

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通过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和规模经营户以及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带动当地农户发展效益农业。信贷立足点,放在支持农户增加收入上,促进农民从第一产业转向二、三产业,向非农转变,帮助农民拓宽增收渠道,支持种养殖专业户、农民外出创业经商、农民企业主创业或生产贷款。服务领域上,适度开办新农村基础建设贷款和农民消费贷款,满足广大农民不同层次的资金需求。

  贷款需求多样化金融创新迫在眉睫

  主持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以及农民收入的增加,资金的投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不时有农民反映贷款额度受限、贷款不方便等问题,您觉得这些问题该怎样解决?

  李久春:这需要金融机构在为农民服务的过程中不断创新。以农信社为例,我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战略实施以来,全省农村信用社积极探索支农服务的新途径、新办法,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帮助农民增加收入。

  具体讲,“多予”就是积极扩大“三农”贷款的总量,确保新增农业贷款增幅始终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近年来,全省农村信用社把投放的重点放在了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业务上,额度逐渐放宽,其中,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授信额已由最初的单户最高2000元提高到目前的1万元。

  “少取”,就是切实减轻农民利率负担。几年来,我省农村信用社农户贷款利率一直执行人民银行基准利率的1.7-1.88倍,较国家规定的最高上限2.3倍有很大空间。特别是今年4月,贷款基准利率上调后,我省农村信用社整体贷款利率保持原有水平,惠及了农民。

  “放活”,就是向农民提供方便、快捷的金融服务,积极开发新的贷款品种、信贷模式、担保方式,满足农村不同客户的资金需求。为支持我省新农村建设,今年全省农村信用社继续加大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信贷支持力度,对优质粮生产、粮食加工业、绿色食品产业、畜牧业发展都给予了重点倾斜。同时加大了对农民购置生活用品、建房、治病、子女上学等消费类贷款和支持农户联合体及农村经济组织发展的贷款投放力度。

  截至上半年,全省农村信用社已投放农业贷款143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28亿元,投放额占全省金融机构农业贷款投放额的96%,为360万农户提供了信贷支持。

  主持人:经常听农民说起“发展生产的路条”和“没有存款的存折”,这是怎么回事?

  李久春:这是农信社的“一证通”业务,是在农户联保贷款的基础上开展的新业务。即通过5户以上农户联保形式,对农民贷款实行最高限额授信,一次发证,三年循环周转使用的贷款,农户本人可凭“两证一章”(有效身份证、贷款证、个人名章)随时到信用社贷款专柜办理贷款手续,在授信额度内用多少贷多少。

  营造良好金融生态环境让金融机构迅速壮大

  主持人:您曾经当过省金融办的主任,那么从专家角度讲,我省涉农金融机构面临的问题是什么?

  李久春:我省涉农金融机构首先面临发展环境问题。因为涉农金融机构是一个比较特殊的金融企业,它所服务的农业是国民经济中的弱势产业,它所服务的农村是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的弱势地区,它所服务的农民是中国社会各阶层中的弱势群体。具有这种特殊性的农村信用社,既要借助市场力量挖掘自身的生存与发展潜能,又要依靠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扶持成长与壮大。因此,为信用社营造良好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形成农村信用社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长效机制显得至关重要。特别是有关行政部门、执法部门、司法部门,在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过程中给予大力的扶持和支持,对优化金融生态环境意义重大。

  主持人: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金融机构要不断改善服务,加强对‘三农’的支持”那么,您认为金融机构自身还有什么问题亟待解决?

  李久春:以农信社为例,尽管近年来我省农村信用社对“三农”的信贷投入总量逐年增加,有效缓解了农民贷款难问题,但是在体制上、机制上、方式上仍与现代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有一定差距:如支农的广度不够,支持传统的“三农”领域偏多,向现代市场化的“三农”领域进军偏少;支农的深度不够,支持传统农业生产偏多,向农村新环境建设、农民新生活消费进军偏少;支农的力度不够,支持基础产业发展偏多,向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进军偏少。这些问题需要社会各方面同步进行相关配套改革,需要整体推进农村金融改革,充分发挥商业性金融、政策性金融、合作金融三方合力,共同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