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评论:北京小吃不尊贵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7月14日 09:07 经济参考报

  北京前门外拆旧房,拆出了“北京小吃保卫战”,有点意思。这话题先撂儿这儿,一会儿再说。

  曾有人问笔者北京小吃的特色是什么?俩字:粗、俗。当然这不是贬义,而是和南方小吃比较。

  先说粗。一曰原料粗。爆肚儿、炒肝儿、卤煮,用的是猪羊下水。豆汁儿、麻豆腐的主料,是做绿豆粉丝剩下的渣滓。连慈禧老太太得意的豌豆黄儿、小窝头,那原料一个多用来喂马,一个是正宗的粗粮,细不到哪儿去;二是做工粗。不是粗制滥造,是简单。比如爆肚儿,手艺练得再精、火候儿拿捏得再准,说到底也是开水锅里那么一氽。

  再说俗。准确说是通俗。首先是目的,多数北京小吃没江南小吃那么多休闲磨牙的属性,是用来充饥的,因而量大。不像上海豫园、南京夫子庙的小吃,能成套摆上来细品;二是食者普通——多是下层劳动人民。出了一天大力,闹一碗卤煮,或来盘儿炒疙瘩,条件允许再打上二两烧刀子,连饭带菜花不上几个大子儿。甭听如今有些小吃店家标榜说,当年某某艺术大师也好这口儿。那也不能把北京小吃抬尊贵了。

  在万恶的旧社会,文艺工作者的社会地位和馆子里的厨子同属一“流”。上个世纪笔者有一回听“小彩舞”骆老先生闲聊,说她们那会儿,再红的角儿,上了台对着观众也是这话:烦请您老几位把耳音赏下来,今儿个我伺候您一段儿《红梅阁》。现如今角儿不叫角儿,改名叫腕儿了,且都有职有级。上得台来,底下“粉丝”们这么一欢呼,您再问他贵姓?咳!忘了。这话扯远了,回到主题。

  有人最近考证出皇上也喝豆汁,并踅摸出乾隆十八年发给内务所的一道喻贴,以佐证豆汁也是御膳。其实皇上也就是尝尝鲜儿。宫里边吃什么?溥仪先生《我的前半生》里有张食单子,诸位不妨找出来瞧瞧。

  一地小吃之特色,和其地社会、经济、文化、风俗、物产等等密切相关。比如北京,前清那会儿,照现在的话说,是“哑铃型”社会:满八旗皇亲国戚加上“东富西贵”这是一头儿大;“南贫北贱”又是一头儿大。满汉全席、谭家菜加上八大楼,是伺候有钱有势一头儿的;小吃则多为贫民百姓专享。

  南边尤其是江浙不然,民族工商业发达故商人匠人多;读书风气盛,文人墨客多。虽非如今理想的“枣核型”社会结构,但至少是“棒槌型”,也就是“中产阶层”或者非贫民的市民阶层稍多一些。

  但凡人兜里有了俩钱,再多识了俩字,便要讲个情调。这风气甚至向下传染。连金陵城外砍柴的收了工也先不忙回家,要到莫愁湖边沏上壶茶叶水,赏赏落日照晚霞,和今天北京的“的哥”一样顺便议论点国家大事。正如张昪《离亭燕》词中所谓:多少六朝兴废事,尽入渔樵闲话。一个字,雅。这大概就是江浙小吃精细于北京小吃的社会经济人文背景。

  再回到开头儿,也就是“保卫”的问题。有人查证北京小吃最多有600多种,画家李滨声先生前几年到隆福寺清点,连稀带干只剩34种。世人很有点惋惜,因而要“保卫”。笔者以为,“保卫”没错,但最好应该先弄清要保护对象自身之优劣长短,对症下药,方能收事半功倍之效。这里先应该学习两个时兴词儿,一曰“与时俱进”;一曰“技术创新”。具体怎么做,这是另一篇文章的内容了。


 朱羽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