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老百姓最怕哪两件事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7月14日 08:32 中国质量新闻网

  这段时间关于电价突涨的议论不但充斥着媒体,社会舆论也沸沸扬扬。笔者注意到这次涨价与上次涨价有着截然不同的背景。上次涨价是全国电力供应全面告急,为了节约电力供应,缓解电力紧张局面,采取了高耗能企业提高电价,民用电价适度上涨的价格调节(实际是涨价)措施。

  当时,一些电力部门官员和专家,纷纷发表谈话说,我国的电力在一个很长时间里
供应紧张的局面不会改变,加快电力改革势在必行。那时笔者就纳闷,能源、交通从上个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就被确定为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产业,国家投入巨资来解决这个问题。到上个世纪90年代中后期,电力供求矛盾已经不那么突出了,为什么突然又说相当长时期电力供应将紧张呢?而这次涨价理由何在呢?正好前一段时间,国家发改委的官员刚刚告诉我们,今年夏天全国人民不用太担心缺电,中国告别了长达4年之久的缺电局面,难免让人有点费解:紧缺的时候涨价,而供应充足了也涨价,电价怎么就不符合市场供求规律呢?

  而这次涨价的理由据说是因为煤电价格联动改革的结果。这又使笔者联想到许多关系国计民生的行业,一说改革,产品和服务价格就上涨了。电力价格是这样,水气煤以及其他公共产品也是这样,风景名胜区也不例外,医药医疗以及教育领域和铁路公路等运输领域等都是如此。一说改革就涨价,改革=涨价,这种思维定式充斥在各个行业,已经存在很久了。

  这种思维定式长期存在的根本原因是,一些经济学家把市场机制和价格机制看作万能和不加区别的滥用导致的。好像只有涨价才能理顺价格机制,只有涨价才能督促节约行为,只有涨价才叫发挥了市场机制,才叫市场化改革。其实有些行业改革的重点不在价格机制上,一味在价格上打主意是舍本逐末。例如:电力行业,改革的关键和根本在于打破垄断,而不是一味涨价,在垄断情况下价格杠杆是不起作用的,是没有弹性的。不在根本上做文章,而一再涨价,只能加重百姓以及其他行业的负担,导致不合理的再分配,这是隔靴搔痒。

  现在老百姓对两件事情最为惧怕,一个是某某行业要改革了,另一个是某某产品和服务价格要开听证会了。改革开放初期,农村改革大大释放了农村生产力,使农业一年上一个台阶,农民一举解决了温饱问题,得到了实惠;企业改革使企业职工待遇大幅提高,职工得到了实惠。那时,百姓盼改革,发自内心想改革,彻头彻尾拥护改革。而现在,这种一改革就涨价,改革=涨价,一改革、一听证百姓就得多掏腰包的所谓改革,百姓怎能从内心里拥护,恐怕只有惧怕二字。说穿了,这种所谓的改革绝非我们所说“改革开放”的改革,而是一种价格“改变”,是改革的泛化。与其这样,不如直白地说:某某行业进行价格体系调整。涨价何必假改革的名义?

  因此,必须破除“改革=涨价”的思维定式。要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上进行改革;一些价格不合理行业,通过提高价格理顺经营机制是必要的,但不要打着改革的旗号;要朝着使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成果方向改革,改革就要使百姓得到实惠,比如: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就是这样一种改革。这样才能提高改革的公信力,才能使百姓拥护改革,也才能保证改革的顺利、健康推进。

作者:余丰慧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