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亚佛春饼皮卷起久远的记忆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7月14日 00:00 东南早报

  爷爷奶奶,逢年过节时也还要到亚佛的店排队。这间小店已在西街立足了四五十年了,如今西街正在改造,亚佛春饼皮店也在期待着新的发展。

  在一些重要的节日里,举家团聚吃“润饼菜”,这已是泉州的习俗。据说,吃“润饼菜”的习俗,早在宋代就有了。泉州的“润饼菜”,要加入胡萝卜丝、豆芽、海蛎煎、荷兰豆、豆干丝、海苔等配料,这就要求能卷起“润饼菜”的皮不仅要嫩白,还要又薄又Q(即
有弹性,闽南语谐音,下同)。

  傅亚佛的父亲傅金钟在10多岁的时候,就学会了制作春饼皮的手艺,但那时候没有店面经营。他每天天未亮就起来,在住所先把春饼皮做好了,然后再挑着担子到西街的市场上卖。如果早市没卖完,他还要挑着担子,走街串巷地吆喝,直到把余货“清空”。

  后来傅金钟干脆在西街上租了房子和店面,把春饼皮店开在了西街。再后来,傅金钟盘下了这些房产,正式“落户”西街,而此时,他做的春饼皮因为薄、嫩、白、Q,已经深受泉州人喜欢,店门口经常出现等候购买春饼皮的长队。

  因为店面比邻开元寺,傅金钟给自己的小儿子及小店,都命名为“亚佛”。

  在亚佛的店里,摆着两个大大的煎锅,直径有四五十厘米,是制作春饼皮用的。据他介绍,在销售旺季,门口会支起七口锅成T字形摆开,但做出的春饼皮还是供不应求。

  有一口锅,亚佛把它收在一个袋子里,放在店的一旁,舍不得经常用。“这口锅是1961年的时候,一个印尼华侨送的。”傅亚佛回忆说,那个印尼华侨也是做春饼皮的,那年正好回来,经过西街时看到了亚佛的父亲在店里制作春饼皮,觉得很亲切,进店来和他交谈。后来,这位印尼华侨把从国外带来的煎锅送给了傅金钟。这口锅,傅家一直用到现在。

  “这口锅,比起别的锅要厚,而且保温,做出来的皮会更白。”傅亚佛把这口“舶来锅”拿出来和店里的锅放在一起对比,果然锅沿部分比普通锅要厚1厘米。用铁皮敲锅沿,这口锅的声音也显得特别的低沉、深厚。拎一下,这口锅估计有一二十公斤,沉甸甸的。

  “它已经跟着我们傅家经历了风风雨雨。”傅亚佛说,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因为经商被人家扣上了“投机倒把”的帽子,这口锅还曾被拿去展览。

  在很多场合,傅亚佛经常和人家说起这口锅的来历,并戏称它有“进士骨”,还有人说应该把这口锅叫作“天下第一锅”。因为对这口锅的深厚感情,傅亚佛在几年前进行

商标注册时,特意把商标设计成了一口锅的样式,而其原型就是这口漂洋过海,如今仍在为傅家做着贡献的煎锅。

  除了这口来自印尼的锅,傅家还有另一件“宝贝”,是一根T形的木棍。

  这根木棍乍看起来没有什么特别之处,竖立起来,有近一人高,只是在棍的一端,横嵌进一截圆木,整个构造成为一个“T”形。在长期的使用中,顶端的圆柱木头,已被磨出了两个平面,从侧面看已有点像三角形了。

  “这根棍,从我父亲开始做春饼皮就使用了,到现在已经有六七十年的历史了,将来可以成为‘古董’了。”傅亚佛说,这根棍的主要作用就是拌面粉。每天制作春饼皮的面粉,都要先用这个棍一直拌,拌的过程中加入自家的秘方调料,要拌几十分钟,出来的面粉才有黏性和韧性。

  傅亚佛用这个棍拌起了面粉,他要不停地用棍端拍打面粉,用力地碾。工作一会儿,就已经汗流浃背了。他说,即使在冬天,他做这项工作也只要穿件小背心就够了。

  现在,除非赶工,傅亚佛会用机器来搅拌面粉。更多的时候,他是拿着这根木棍,用自己的汗水和技巧,在拌着面粉。

  泉州人喜欢吃“润饼菜”,尤其是春节、元宵、清明、冬至等

传统节日。因此,亚佛的春饼皮店,在销售上也有淡旺季之分。

  “现在,我们每天早上6点钟就起来,开始做春饼皮。但在旺季,4点多就要起来了,制粉、摊皮,一天要做20多个小时。有时候排队的人都要等到凌晨一两点。”傅亚佛说,尤其是清明时,有时要连续这样站一个星期,“腿都变粗了。很累,真的很累。”

  这些排队买亚佛春饼皮的人当中,有不少是小时候就来排过队的。“有时一些老主顾会跟我说,她做小姑娘的时候,就来我们店排队,现在当了奶奶了,来买春饼皮还要排队。”提起这些老主顾,傅亚佛感觉很欣慰,“看他们买得高兴,我也就高兴了。”

  记者采访过程中,就遇到了一位老人来买春饼皮。“他已经来买了几十年了,我爸还在时,他就经常来。现在搬家了,也常特意到西街来光顾我的生意。”

  即使不在销售旺季,傅亚佛的春饼皮销量也不错,除了零售,还要供应到酒楼、餐馆等场所,这些地方一订就要四五公斤。

  时代在变化,亚佛春饼皮店也随着时代,在不断地更新。单是燃料,就经历了从炭、粒子煤、蜂窝煤到燃气灶的变迁。“其实,这家店要生存下去,很多东西都要不断更新改进。要掌握新的技术,配料也要改进,现在更要讲究创新。”傅亚佛说,“春饼皮其实有很多作用的,包烤鸭、烤猪,做芋卷、春饼,甚至熬粥用的脆皮,都可以使用。”但因为手工制作慢,产量上不去,影响也难以扩大。

  2000年时,傅亚佛就想进行一场变革。当时,他写了不少信到北京、上海等地,寻求新的制作方法,后来有厂家回信,给他介绍了一种加工春饼皮的机器。“如果能够争取机器生产,我的春饼皮产量就可以增加,那时候我就可以把产品卖到超市、大卖场,甚至卖到北京、上海去了。”但因为引进机器需要一大笔钱,傅亚佛没能做到。

  2004年,西街开始改造,亚佛春饼皮店又陷入了两难的局面。“如果马上改进经营方式的话,万一被拆迁,我的投入就回不来了,只好先维持这样的状况,等整条街改造完了再说。”傅亚佛表示,他是不会离开西街的,到时候还是要想办法在西街继续开“亚佛春饼皮店”。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