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去除“中国创新”的软肋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7月12日 09:24 中国经济时报

  ■毛晶慧

  近期,一些国内知名研究机构及其关联企业,陆续曝出了一些虚报科研成果、转移科研资金、欺骗国家和公众的负面消息,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反响。

  “分析这些弊端出现的原因,管理疲软难逃其咎”。日前,中国科学院博士后刘勤
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与国际一流研发机构相比,国内研究机构在“硬件”领域的差距,依靠强有力的国家投资和改革措施,有可能在短期内得到有效弥补;但在组织管理、流程管理、人才管理等“软件”环节的差距,一时还难以找到简单易行的解决方案。

  在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新”的过程中,充分发挥高等院校的科研能力,是很多专家和学者已经达成的共识。刘勤教授说,对于大多数国内研究机构而言,要想扮演好“创新”角色,需要在各个方面不断提高。

  其中,吸引和培养更多的高水平科研人才、争取更多的科技创新资金、合理购置并充分使用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科研装备,这些涉及人、财、物等方面的“硬件”指标,固然非常重要;但另一方面,和计算机的工作原理一样,高水平的研究机构同样离不开“软件”,建设国际先进的创新研发管理制度、高效率低成本的创新研发业务模式、组织并管理好具有完整创新研发能力的专家团队,都是不容忽视的“软”力量。

  在对国内外研究机构进行对比分析后,

北京大学计算语言研究所副所长詹卫东博士认为,国内研发创新力量主要集中在高等院校,但国外主要集中在具有产业领导力的大型企业,特别是以实验室(Lab)形式存在的企业中央研究院。这种模式的好处,是可以充分利用市场规律,建立良性透明的科研创新机制。特别是在研究成果向生产力转化这个关键环节,建立了有效的评估和反馈制度。从国内研究机构暴露出来的问题看,恰恰是在这个环节,存在着明显的漏洞。

  近年来,由于中国具有人力成本低、发展迅速、市场庞大等特点,很多国际企业的高水平实验室已经陆续进入国内,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国内设置研究机构的外企已经超过7000家。刘勤说,这些外企在国内的研究机构,利用优厚的薪酬待遇,招聘了大量的国内青年技术人员,担任中低层研究工作,但在高层或关键研究岗位,仍以使用外籍人员为主,研发管理制度全部采用国外的做法。

  在刘勤看来,虽然这种智力出口、人才出口,是比农产品出口、

纺织品出口更高效的国际贸易方式,但如果长期都是这种人才单向流动,可能会导致国内研究机构后继乏人,甚至损害国内机构的研发创新能力。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去年进入中国的惠普实验室(HP Lab)所采用的独特模式,得到了刘勤教授、詹卫东博士等业内专家的关注。已有40年历史的HP Lab是全球信息技术产业最重要的研究机构之一,在惠普公司每年36亿美元的研发投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惠普中国实验室主任华裔女科学家许玫君告诉记者:“HP Lab没有照搬在世界其他地区和其它企业在中国的做法。而是通过与

清华大学、华中理工大学等国内高等院校高水平研究机构合作,利用国内大学现有的研发团队,配合‘中国教育网格’、‘中国教育科研网’等国家重点研究课题,进行联合研发。帮助国内研究机构逐步建设与高水平研发相适应的现代管理机制,建立适合自身的创新研发流程。”

  对此,詹卫东博士认为,在这种合作研究模式下,国内研究机构可以在保持完整研发团队的基础上,参与国际高水平研发课题,了解全球相关产业的创新研发趋势,有效避免方向错误和低水平重复研发;研究人员可以在高中低各级水平上,全方位开展国际交流;能够在国内研究机构“软件”建设领域,更快、更多地借鉴国际先进经验。

  詹说,如果说20多年前悄然流行的“制造代工”模式,奠定了今天“中国制造”的基础;那么,来自国内研究机构与HP Lab的“创新代工”模式,对于最终走上“中国创新”的发展道路,无疑将提供有益的帮助。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