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从25年到256亿元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7月12日 08:05 中国质量新闻网

  由中国机械工业质量管理协会举办的以“质量管理小组和质量信得过班组”为单位的“双代会”到2006年已经举行25年。25年来,通过质量小组形式累计创造可计算的直接经济效益达256亿元,推动了行业全面质量管理工作的发展。这项工作为何能常抓不懈?取得了显著成绩的秘诀在哪里?7月7日,本报记者就这些问题采访了中国机械工业质量管理协会理事长张维德。

  记者:2006年,协会推荐的两个质量管理小组获得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状”,机械工业行业群众性质量管理活动获得如此高的荣誉,你认为最宝贵的经验是什么?

  张维德:我认为很重要的就是有一个条块结合、上下联动、合作紧密的组织体系。

  早在1983年,中国机械工业质量管理协会就在系统内开展了质量管理小组活动,以后又和中国机冶建材工会全国委员会、中国机械工业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联合,从行业指导、发动群众到思想保证,密切协同配合,为推进我国机械工业群众性质量管理活动蓬勃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目前,机械工业QC小组从行业指导到企业基层三个层次的工作网络已基本形成,工作制度逐步完善,多数企业已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了相应的制度和规定,有代表性的像东风汽车有限公司的《质量改进(QC)小组管理办法》,徐州工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制定的《群众性质量管理小组活动管理办法》、《技术创新奖励机制管理办法》等,做到QC小组的组建、登记、活动、发布、评审、奖励等方面均有规可循,有矩可蹈,保证了QC小组成员人有所用、劳有所得、功有所奖。

  记者:在保证全面质量管理活动整体推进的过程中,你们采取了哪些有特色的方法?

  张维德:可圈可点的创新工作方法很多,主要在于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教育培训工作。员工的素质决定群众性质量管理活动水平。20多年来,我们始终把教育培训提高素质作为重点工作,注意抓住三个结合:即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普遍培训与个性化服务相结合,普及教育与提高培训相结合。在普及质量教育中,累计办各种类型、各种层次的培训班1.6万多个,培训人员100多万人次,极大地促进了行业员工素质的提高。

  二是实施QC小组活动诊断师的聘用、考核制度。近两年,中机质协聘用诊断师125名,鼓励这批骨干力量积极参与到小组组建、评审、活动的指导工作中去,为提高机械行业QC小组活动的水平,诊断和评价QC小组活动成果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并推动了企业内部诊断师制度的建立。像东风汽车有限公司现在已有一支诊断师队伍,聘为国家级QC诊断师4名、省部级QC诊断师28名、公司级QC诊断师48名。

  另外,我们还通过“双代会”的形式让企业开展面对面的交流,达到表彰典型、经验共享的目的;坚持每年编辑《QC小组优秀成果选编》,以案例的方式指导企业、班组开展活动;在媒体上开辟“QC小组活动专栏”;注重培养活动的骨干企业、骨干领导、骨干人员队伍等。

  记者:群众性质量管理工作还存在哪些问题?如何完善?

  张维德: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发展不平衡,地区之间、行业之间、企业之间,在认识上、推动的力度上都存在较大差异;二是有的领导对活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活动的指导不力;三是全行业在QC小组活动发动力度、信得过班组宣传力度上还需进一步加强。

  下一步,我们将在创新二字上下功夫。包括拓展QC小组活动新领域,加强统计工具及新方法的教育培训,把开展群众性质量管理活动与创名牌、推行卓越绩效模式有机结合起来,继续推进六西格玛管理、可靠性技术的应用等等。同时,加大活动的科技含量,传播质量管理新理念,提高班组创新能力,使活动由生产领域逐步向服务领域、管理领域、经营领域辐射,以促进企业加快自主创新产品的开拓,全面提升企业质量管理水平。

作者:杜 吟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