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黑井浓缩千年盐业兴衰史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7月11日 09:31 云南日报

  在本报承办的“云南十大名镇”评选中,黑井的短信得票数始终名列前茅,进入“30进15”的PK阶段,它又排在了前7名。藏在深山中的小镇,当喧嚣繁华只剩追忆的过眼烟云时,它又靠什么让人们如此心醉神迷?7月4日,在号称“黑井活字典”的黑井镇干部李明华的引导下,记者寻觅了黑井竞争“云南名镇”的理由。

  曾贡献云南七成税赋

  黑井原名“黑牛盐井”,以盛产食盐而得名。据载,黑井制盐已有1800年历史,也因此富甲一方。汉唐时,熬盐的炊烟已弥漫在龙川江边,由此有了“烟溪”的别称;南诏时,黑井盐“洁白味美,惟南诏一家所食”;至元明清数代,黑井走上了数百年富甲一方的传奇经历。最多时黑井有盐井82口,现仍存64口。盐业使黑井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经济实力雄厚,在云南的税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黑井镇党委书记张翔华道出了一连串令黑井人引以为自豪的数字:明朝,黑井盐税最高曾占到云南总税赋的67%;清朝,占云南总税赋的50%;清末民初,仍支撑了云南财政收入的46%。

  一个小镇贡献一个省的近七成税赋,这在古今中外似乎找不到第一个类似的例子。

  浓缩千年盐业兴衰史

  有哪个小镇能完整地演绎一段数千年的由贫穷到暴发,又从极盛走向衰落的沧桑史?在黑井,一个“盐”字连接了天翻地覆的财富兴衰史。千百年来,制盐产业使黑井成为财富聚集、文化繁荣的一方经济重镇;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化的生产工艺令古法制盐方式不可避免地暴露了工艺烦琐、成本高等弱点,加上海盐大量进入内地,黑井盐的市场地位被迅速取代,无奈地成为一座“失落的盐都”。如今这里早已见不到家家户户小作坊制盐的盛景,仅剩的一座盐厂也处于半年闲的状态。然而,也正是由于作为生产实体的衰落,才使黑井成为了一座不可替代的“历史文化名镇”,成为一座弥足珍贵的古盐文化博物馆。

  中国建筑史上的奇观

  建筑是黑井最直接的名片,也是旧时阔绰的黑井留给当代人为数不多的遗存之一。黑井至今保留了较为完整的五坊十六巷的传统城镇格局、街道尺度以及大量的传统民族、宗教、牌坊等建筑,有21处文物保护单位。黑井的建筑风格多样,有“一颗印”式的威严府第,有“走马转角”式的气派庭院,也有“三坊一照壁”的

四合院

  其中最有特色的是“王”字型结构的武家大院。该院由当地巨富武维扬修建,从道光16年(1837年)开工,至咸丰7年(1858年)完工,历时20多年。大院完全是土木结构,依地势建为三层,上下两个四合院共同构成一个轻易看不出来的“王”字,显示了宅主人的非凡霸气。但在封建时代,这种“王”字形建筑显然是冒犯朝廷威严的,如被发现则可能遇灭顶之灾,幸好武家大院房屋的巧妙设计让外人难以看出门道,再加上黑井地理位置偏远,远离封建政治中心,才侥幸蒙混过关,也使得中国建筑史增添了一处不可复制的奇观。

  五大宗教并存小镇

  多种地域文化的交融,形成了一种奇特的现象:位于深山峡谷中的黑井小镇,竟然同时有儒、佛、道、伊斯兰和基督教并存,这在全国也是极其罕见的。黑井有宗教寺庙54所,目前尚保留了12座,包括了伊斯兰教、佛教和道教寺庙,儒家的文庙也保存完好。只是基督教教堂如今仅余一扇大门,而从这高大精致的石门,也可想象当年必曾有过一段不俗的经历。

  留存云南最大古戏台

  昔日黑井文化繁盛的一个重要体现便是民俗生活丰富,每到节日最渲染气氛的就是唱大戏。黑井的大龙祠里有一座云南最大的、保存完好的古戏台。古戏台与大龙祠连为一体,合为一座走马转角楼式建筑。滇剧是黑井戏剧演出的主打剧种,演出的规模和水平都是一流的。据称,当时黑井已经具备了与昆明相同的演出条件,滇剧的行头,昆明有一套,黑井必有一套,十分齐备,这在全省都是少见的。昆明所演出的曲目,包括各种折子戏,在黑井都能完整地演出。老黑井人欣赏滇剧的水平更是一流,当时在昆明排演的大戏,都要先到黑井演出,过得了黑井人的眼,才向楚雄、大理等地方推广。

  仅次于

都江堰的庆安堤

  黑井主城区北部有一条龙沟河,雨后河水涨时颇为汹涌,河北岸的一段山梁又易发泥石流。史书记载,从元至清,龙沟河曾16次淹到地势较低的黑井镇,尤其是冲淹了盐井,导致“停煎误课”。为了抵御洪灾,康熙46年(1707年)黑井人在龙沟河南岸修筑了380多米的庆安堤,是当时仅次于都江堰的大型水利工程。庆安堤高10米,厚7米,用红砂石垒就后,以铁水浇注成榫子,拿石灰、豆浆溶液粘合,坚固异常,反映了当时黑井强大的经济实力和高超的建筑工艺。此后300年间,庆安堤始终如一地护佑着黑井人民,成为真正的“民心工程”。

  涌现十三进士六将军

  地杰则人灵,盐都的辉煌历史、世代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促成了黑井的人才辈出。从元代至民国年间,小小的黑井镇竟然出过13位进士;从民国之后,又出过6名

国民党将军,一名上将、两名中将和三名少将。被称为“北伐名将”的朱培德,18岁考入云南陆军讲武堂,学习期间与朱德一起并称“模范二朱”。他先后担任过广州国民政府委员兼军事委员会委员、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江西省政务委员会主任委员、江西省政府主席等职务,直到1937年病逝,共从军31载。李文彬,毕业于黄埔军校,国民党军长,在台儿庄战役中率队作战勇猛,歼灭日寇数千人,威名远扬。还有后来成为国民党少将或中将的刘文斌、李春化等人,也都是在黑井度过了人生最初的阶段。

  谢炜(春城晚报)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