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一庄一谐话“三农”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7月11日 07:37 经济参考报

  “我是一个外行,不懂农业经济,很可能词不达意,欢迎大家批评。”在日前举行的2006中国人文社会科学论坛——新农村建设与和谐社会会议上,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谦逊地结束了自己的演讲。会场随后响起长时间的掌声。

  在演讲中,纪宝成尖锐地指出,试图用农业市场化办法解决“三农”问题是行不通的,而歧视性的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则使“三农”问题变得更加复杂化,如不深化改革,解决
“三农”问题只能是纸上谈兵。

  纪宝成说,农业不可能像工业那样,在短时间内取得迅速的大规模扩大,其产量往往因为不同地区、不同年份的自然条件不同而出现丰产或歉收,因此,农业生产不只是一个市场规律的问题,同时也是一个自然规律在起作用的过程。“农业市场化是无法完全实现的。”纪宝成说。

  此外,纪宝成指出,从市场经济的角度看,农业市场化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城乡差距。资本的天然目的是追逐利润,相对农村来说,城市具有明显优势,各种要素都向城市聚合。因此,市场总是将很多资源尤其是资本要素配置到城市而不是农村。

  “从以上两个角度看,试图用农业市场化的办法解决‘三农’问题是行不通的。农村需要市场,但市场与‘市场化’‘市场经济’是完全不同的概念。”纪宝成说。

  对于

农业产业化问题,纪宝成认为,在我国存在着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我国有2.48亿户农户,有19.5亿亩耕地,户均约8亩。这从根本上就无法构成农业生产的规模化优势。而且农村的土地不仅是作为农业生产资料而存在的,它实际上也是农民生存保障的基础,不可能也不应该通过市场来把土地集中到少数的生产大户手中。这自然约束了农业产业化的开展。

  在会议的茶歇时间,记者发现,很多参会者还沉浸在纪宝成充满激情的讲演中。一位参会者表示,和许多端着架子的学者相比,纪宝成敢于谈问题,有想法、不做作。

  就在一些参会者对纪宝成的演讲津津乐道时,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院长温铁军却成了媒体追逐的焦点。

  与纪宝成的“敢说”相比,温铁军的大会发言则略显“谨慎”,但他诙谐

幽默的开场白逗乐了场内的所有听众:“我今天早上七点钟赶到办公室来修改今天的发言稿,我就怕今天讲的观点太尖锐,但没想到纪宝成校长的这个发言高屋建瓴,要早知道纪校长这个观点,我今天早上就不起早了。”

  “刚才纪校长挑战的是农业产业化,我也在这里挑战一下农业现代化。”温铁军说,欧美日等发达国家都实现了农业现代化,然而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这些国家本国的专家、学者并不认为他们的农业现代化是成功的,但中国的部分学者却认为他们是成功的。

  温铁军说,这值得我们反思。如果是成功的话,为什么会出现高补贴?日本给农户的补贴额是2.4万美元;欧盟给农场主的补贴额是1.8万美元;而美国平均给每个农场补贴1.4万美元,并且补贴额还在逐年增加。温铁军反问道:“高补贴的农业现代化能算成功吗?”

  温铁军还指出,欧美日等多数发达国家的农业都无法抵抗发展中国家传统农业的市场冲击,为此,他们对发展中国家的传统农业纷纷设限以保护本国的农业生产。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发达国家所谓的农业现代化其实并不算成功。


 本报记者 李佳鹏 实习生 李亚鹏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