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汽车产业内竞争正演变成区域间较量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7月10日 09:57 经济参考报

  尽管国内汽车消费增长幅度已有所下降,但汽车产业依然是目前国内的一大热门产业。从一些省市制定的“十一五”规划及相关的产业发展规划看,汽车产业内竞争正外延成愈演愈烈的区域间较量。

  数据显示,目前全国有27个省市在生产汽车,有超过一半以上的省份提出把汽车产业作为战略性的主导产业来发展。从各地制定的“十一五”规划来看,汽车产业在区域化产
业布局和结构安排中,普遍处于重要位置,许多省份都在计划扩大汽车产业发展的规模。

  有关资料表明,江苏省规划到2010年汽车产量超过100万辆;浙江省依托吉利汽车集团和金华车辆公司发展轿车和客车,到2010年汽车产量预计也要达到100万辆;安徽省以

奇瑞汽车公司和江淮汽车集团为重点发展轿车和载货车,到2010年汽车产量也要突破100万辆;上海市预计到2010年其本地汽车产量要达到150万辆。吉林省到2010年区域性汽车产量将达到170万辆。

  为了实现目标,吸引更多的企业和汽车资本向本地集中,各地纷纷从本区域的利益出发,拿出土地、税收等政策优惠,甚至允诺利用政府的力量优先采购汽车等手段吸引域外汽车企业落户。

  有关专家指出,从企业竞争到区域间较量,充分体现了市场力量与行政力量之间的博弈。对于汽车产业发展来说,既有其有利的一面,也会影响汽车产业健康发展。

  可以想见,在未来几年内,汽车产业区域化竞争格局将进一步加剧。业内人士认为,这种具有强烈政府色彩的区域化竞争,将不可避免地导致产业雷同化。特别是一些地方在制定汽车产业发展规划时,不是从本地实际出发,而是一味地追求市场热门,项目上马后缺少竞争优势,势必会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

  哈尔滨工程大学教授宋希梦认为,在汽车产业处于成熟期之前,离不开政府的有效协调和扶持。地方发展汽车产业的积极性与大企业的发展在目标和利益上有其一致性,地方政府有发展汽车产业的迫切愿望,无疑会在产业配套、市场开拓、技术支持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有利于大企业的快速发展。而大企业的实力也可以使地方以之为依托,培育本地的汽车零部件和服务市场,加快招商引资,促进本地汽车产业发展,增加税收和提高就业率。

  这一问题目前已引起关注。在不久前举行的中国广州汽车发展论坛上,集中了通用、福特、克莱斯勒等三大汽车公司的美国底特律的区域与产业紧密结合的集群发展模式受到了与会一些专家的认同,并认为这是中国探索走出分散的区域化竞争可以借鉴的一个模式。

  中国汽车工业地域过度分散,很多地区都在争当龙头。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要求汽车产业要具有高质量、低成本及个性化的特点。在这种背景下,处在产业集中区域之外,分散的、主要靠地方驱动和支持的汽车项目和行政性集团风险将越来越大,汽车产业必然要走区域化集中发展的路径。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一份报告预测,未来10至20年是中国汽车产业的区域化整合时期,有可能围绕几大汽车集团形成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几大区域性汽车产业集群。

  由分散的区域化竞争到区域化集群发展,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改变诸侯割据的格局还需要加强产业的

宏观调控,采取有效措施引导地方根据自身优势合理进行产业规划和布局,摒弃在汽车产业发展上贪大求洋的盲目性发展,遏制地方的汽车产业投资冲动。

  吉林省汽车产业办公室的有关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改变由地方政府主导的区域化产业竞争格局,并不意味着排斥地方政府的作用,而是要转换地方政府的职能和角色。地方政府应从以行政力量直接参与汽车产业发展的误区中走出,找到自己在支持汽车产业发展中的合理定位,为中央和地方的汽车大企业作好产业配套和服务。从目前看,汽车产业存在着整车生产有余,而在零部件配套、市场服务、自主创新体系方面存在着一定的不足,这是地方政府介入汽车产业发展的空间。


 本报记者:褚晓亮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