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地缘政治动荡推高油价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7月07日 08:13 扬子晚报

  在经历过一小段风平浪静的蛰伏期后,国际原油市场又起波澜,偃旗息鼓两个月的高油价伴随着滚滚热浪再度席卷而来。7月5日,纽约商品期货交易所8月原油期货报收于每桶75.19美元,刷新了4月21日创下的收盘纪录高点,而盘中价格甚至一度触及了每桶75.40美元的历史新高。

  习惯"油价过山车"的颠簸起伏之后,关注的焦点很快聚集在了问题的核心之处: 此
番油价高企是否具有可持续性?这只是一个结束,或是意味着一个开始?油价还会继续走高吗?

  从供求两方面细致考量,季节性、突发性的现实因素无可回避。美国

能源部最新数据显示,原油商业库存下降了340万桶,而汽油库存也下降了100万桶。如此青黄不接的当头,墨西哥湾地区一条重要水运通道却因发生原油泄漏事故而运输受阻。更为雪上加霜的是,飓风活跃期的到来让本就吃力的能源供给愈发显得风雨飘摇起来。在供不应求的市场背景下,在暗礁潜藏的未来展望中,油价不可避免地节节攀升。

  然而,夏季终究会要过去,突发事件也会很快得到妥善处理,这是否意味着此番油价飙升只是昙花一现的"季节性"变化呢?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在近来一系列研究报告均已预测美国经济、乃至世界经济都将出现增长放缓的背景下,石油需求预期理应有所下降,仅有的几个突发性、季节性因素何以带动如此剧烈的价格变化呢?很显然,还有更大的一股潜在力量在影响国际油市。

  近日的油价狂飙并不是一个"独立事件",与此如影随形的是黄金价格的强劲反弹和国际金融市场的宽幅震荡。三者的不期而遇并非无意的巧合,实际上,这些金融现象的背后都暗藏着同一个不易察觉的深层动因:地缘政治动荡。

  拖而未决的伊朗核问题、兴风作浪的尼日利亚反政府武装、包括近日引人注目的朝鲜半岛事件,都使得政治风险日益演化为最不容忽视的风险构成。这直接导致了彼此相互激化的两个结果:投机猖獗和市场恐慌。地缘政治动荡很多发生在能源重镇,尼日利亚是非洲第一大产油国,而伊朗则是

欧佩克第二大石油出口国,坐拥世界石油总储量的十分之一,并控制着石油外运的咽喉---霍尔木兹海峡,都在国际石油板块中占有举足轻重的重要地位,这些产油区的政局不稳让本就漫长、脆弱的能源供给线更加岌岌可危。而那些发生在贫油国的政治动荡虽然没有直接作用于能源市场,但其潜在的呼应效应却给产油国政治动荡的加剧带来了深远影响。在能源安全潜在受损的背景下,一方面能源储备需求骤然上升,另一方面市场预期迅速调高,这给油价走强提供了绵长动力。

  与此同时,地缘政治动荡带来的潜在能源危机直接给敏感的国际金融市场造成了恐慌,在市场心理起伏不定之时,金融产品价格随之大幅波动,主要货币币值稳定受到剧烈冲击,货币安全大大受损。在能源安全、货币安全双重缺失的背景之下,黄金作为金属货币的价值尺度职能、价值储藏职能高度闪光,引致资本大幅流向"最佳避难所",金价一路高涨。

  所以,油价走高、金价反弹、市场波动三种金融现象的同时出现意味着此番油价高涨并非只是"季节性"走势,地缘政治危机的潜在影响不容小视。更值得注意的是,油价成因构成中地缘政治因素的确认很可能又暗示着一种令人深思的"恶性循环":处于动荡漩涡中的政治体很可能以这种"能源实力"为本钱,更加有恃无恐地进行政治斡旋,只要这种"能源实力"能够真实有效地成为"可置信威胁",其讨价还价能力必然会显著增强,而博弈能力的此消彼长也许会将整个政治博弈导向更加"集体非理性"的均衡结果。而这,很可能又会变成新一轮油价高企的导火索。

  无论如何,我们认为,此番油价再度飙升很大程度上是地缘政治动荡深层作用的结果,只要政治风险持续存在,这种高位震荡走势还会长期维持。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