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通州收缩苏宁加紧“接盘”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7月05日 09:22 新京报 | |||||||||
大中可能全面退出通州,苏宁年内欲垄断该地区70%市场份额 本报讯(记者杨振华)京城家电卖场的竞争态势正在出现微妙变化,继年初大中关掉其在通州的一家门店之后,另一家位于通州果园的店面也可能撤出。与此同时,苏宁电器昨日则宣称看好通州市场,宣布从本月起将主战场转移到通州,据称此举意在抢占大中退出后留下的市场空间。
苏宁高调东进苏宁2003年11月进军通州,开了第一家店———银地店,今年3月和5月又在通州开设了苏荷店和八里桥店,昨日,苏宁宣称,本周起将对其通州3家店的硬件设施、商品品类、物资配送等方面进行重点投入,并在商品价格上进行倾斜,集中优势兵力扩大在该地区的市场份额。目前苏宁已经占有通州家电零售市场50%的份额,其最终的目标是下半年在大中退出通州市场后垄断70%的市场份额。 目前苏宁、国美通州门店的经营状况都排在其北京地区门店前列。苏宁、国美和大中在京郊各个地区的门店数量大致相当,但在单店盈利能力上大中则弱于另外两家,而在通州、顺义、良乡等地苏宁的盈利情况更超过国美,这也是苏宁此次大打“京郊牌”的前提。 苏宁电器副总裁范志军称,选择通州作为突破点的原因在于,通州地区是北京人口最为稠密区域之一,消费水平较高,目前居民每年电器需求量超过20亿元,但配套的家电连锁店却相对稀缺。在对3家门电重点扶持的情况下,通州将成为苏宁的主战场。 大中通州收缩就在苏宁看好通州的时候,大中却在从通州市场上收缩。大中原本在通州有3家店,在今年年初关闭了八里桥门店,而通州新华大街店目前已经关闭了其原来营业面积的2/3,另一家位于通州苏荷时代广场的果园店目前已经在准备撤退,接手的则是京城一家著名的百货公司。 在苏宁看来前景诱人的通州市场上,大中为何采取收缩战线战略? 据大中内部人士透露,大中通州果园店因经营管理问题,加之受同一区域的其他家电连锁商门店的压制,门店一直较为冷清,大中近期将对其进行调整。 对于大中在通州的收缩,范志军分析称,“其他家电巨头试探性的开店没有达到一定的效果,销量一直很小,由于没有达到预期就误认为通州消费无潜力可挖,停止了在通州继续开店的步伐。”战略上的失误是客观上造成大中在京郊竞争中败退的主要原因。 ■背景 家电卖场行业重组悬念 市场竞争白热化,上市公司扩张欲望明显,大中电器面临兼并 家电卖场在各地市场的白热化竞争已经有几年时间了,行业竞争的加剧必然引发兼并重组的可能。这一趋势最近出现在北京市场。在北京的几家大型家电卖场中,大中是店面最多、却没有实现上市融资的企业,自今年4月以来,就先后传出其与永乐、国美洽谈合作的消息。在这样的背景下,大中的收缩与苏宁的扩张,都是行业变化的风向标。 卖场酝酿实质性重组 据北京连锁业协会提供的统计数据,目前在城区内以销售额计算,大中、国美、苏宁的销售收入比为1.5:1.2:1,但其在城区内的门店数则分别为50多个、30个和19个。 也就是说,大中在城区内销售额相对较高,但单店盈利能力却落后于苏宁和国美。 这些数字的背后,是三家卖场的惨烈竞争。 国信证券行业分析师肖明指出,京城五环以内大大小小家电连锁门店100多个,且多集中在几大繁华商业地带。这是去年以来家电零售业急速扩张的结果,这样的竞争格局将很快迎来家电连锁业发展上的瓶颈,即规模和单店效益增长呈反比,最终是行业洗牌。 苏宁方面也认同其转战京郊的原因之一是城区内家电连锁巨头的竞争过于激烈。以北三环为例,苏宁方面透露,近期将在家电卖场扎堆的北三环安贞―马甸一带实施“价格焦土”战略,所有商品价格全部降至最低点,以拉开城区内的又一轮连锁门店竞争。 更重要的则是该行业目前处于实质性兼并重组的前夜。 范志军称,将主战场挪至通州的重要原因是近期家电连锁业兼并重组连续上演。 兼并重组后不可避免将对过剩的店面进行大面积整合,而以目前过于密集的开店模式,为考虑兼并后的成本,将从郊区开始至少关闭1/3至2/3的店面。 “这是苏宁抢占京津周边地区市场的较好机会,下一步将会以通州地区为起点,全面拉开京郊市场战略。”范志军说,除了目前已经发生的家电连锁业的兼并联合外,今年下半年至明年将会掀起家电连锁业兼并的又一高潮,而刚刚完成了增发的苏宁也有可能参与其中。 大中成为“兼并对象” 目前国美、永乐、苏宁均为上市公司,大中则没有上市,但却在北京拥有最多的门店。上市公司由于资金充裕,必然想对大中“下手”。 京城家电卖场的兼并之战正在进行。今年4月,大中电器与永乐电器签署合并协议,永乐收购大中。 作为中国家电连锁四强之一,永乐电器和大中电器分别位居中国家电零售企业第三与第四,排名在国美和苏宁之后。而在中国两大主要城市上海和北京,这两家公司分别占有50%以上的市场份额,两家公司仅在上海和北京两地的销售总额已超过250亿元,整合后的公司,有望跃升为全国最大规模的家电连锁企业之一。 但是,在永乐大中传出合并的消息后,摩根士丹利大幅减持永乐的股票,并调低了对永乐的评级。 最终,由于价格原因,双方的合并至今并未成真,而近日又有消息称,国美电器正在与大中“洽谈合作”。 这种洽谈的一个背景是,大中虽然门店最多,但在经营上并不理想,其在通州市场的收缩就是一个例证。 一位不愿公开姓名的行业人士指出,大中在经营管理上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大中采用店长负责制的管理模式,在经营管理上单店之间差异较大,未能形成一套有效的门店经营管理框架。而大中目前的家族式管理,也使得其门店经营上缺少开拓性和风险规避能力。另一方面,大中盈利模式单一,又缺乏物流、配送、渠道上的统一管理。与国美逐步涉足多行业,苏宁自建物流及生产基地不同,大中目前的盈利主要依靠所谓的“进场费”及微薄的零售利润,竞争能力上处于明显劣势。 市场面显示,尽管目前大中在北京地区拥有50多家门店,但真正具有行业竞争力的门店只有远大店、中央电视塔店等六七个门店。而苏宁和国美在单店竞争的整体实力上则比较整齐,具有整体冲击能力。 在肖明看来,以永乐目前的表现已经很难实现对大中的收购。而到年底,目标中的第三方买家———国美或者百思买等卖场假如接手大中,那么北京乃至全国家电卖场的市场格局将会出现巨大的变化。 本报记者杨振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