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山水文化圆了旅游产业梦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7月04日 11:57 黑龙江日报

  毕景军 张丽娜 本报记者 马少忠 陈猛

  有着丰富历史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的依兰县,近年来大力推进生态旅游建设,实现了旅游产业升级———

  为了报道6月28日开始的依兰第七届漂流节,我们提前一天来到这里做体验性采访。
在这座不大的古城内外,有许多吸引人的去处。在五国城“探访”徽钦二帝,发思古之幽情;到巴兰河随波漂荡,亲近山水风情。近年来,依兰人不懈努力,为游人打造了徜徉历史长河、陶醉自然风光的美好游境,也为自己提供了一个撬动经济发展的“杠杆”。

  规划先行创旅游品牌

  巴兰河漂流是依兰人的骄傲,素有“中国北方第一漂”之美誉的巴兰河漂流,距依兰县城约45公里,地处依兰县丹清河省级自然风景名胜区腹地,流域全长20余公里,四周群山环绕,河水澄碧清澈。

  依兰县根据巴兰河特点和丹清河景区的优美景色,1999年开发巴兰河漂流项目,在全省产生了巨大的轰动效应。2001年,他们本着“互利双赢、共同发展、以商招商”的原则,成功招揽哈尔滨日报报业集团,与之签订了五年巴兰河漂流经营权转让的合同,租金为每年100万元。截止目前,该项目已投入近2000万元资金,全面打造巴兰河漂流品牌,使巴兰河漂流成为引领依兰旅游业发展的龙头项目。

  以巴兰河漂流为基础,他们已成功的举办了七届漂流节,利用这个平台,通过新闻媒体、文艺演出等形式,宣传依兰旅游,宣传依兰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实现了“以节造势、以势兴旅、以旅促商、以商富县”的总体目标,把漂流节变成了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有力手段。

  依兰拥有6大类旅游资源,200多个旅游景点,但一直是名大利小。“旅游要发展,规划是龙头”。新一届领导班子达成了这样的共识。他们聘请中国旅游学院旅游科学研究所,在全省率先编制完成了国家级的《依兰县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和《丹清河生态旅游区发展规划》,结合当地实际,接连完成了《坐井观天园开发规划》和《东北公园开发规划》等二十多个专项规划。这些规划的编制,为依兰县旅游项目的开发和建设,打下了坚实的科学基础,使依兰旅游快速健康的发展。

  科学开发景观上档次

  走进依兰五国头城,仿佛回到了金戈铁马的久远历史。在这里不仅能体会金人的豪放,徽钦二帝的不争和不幸,更能唤醒人们励精图治、自强向上的雄心。北宋徽钦二帝坐井观天遗址,是国家级的人文旅游资源,在全国都具有较大的知名度,开发建设这一旅游资源是几代依兰人的梦想。开发这一资源,依兰采取了政府规划与民间资本相结合的方式。

  2003年,依兰编制完成了集学术性、艺术性和实用性于一体的《依兰坐井观天园开发规划》,依兰将博物馆和坐井观天两个项目招商,吸纳民间投资,给予投资方经营权二十年,产权归依兰县。依兰县汇丰建筑公司获得了该项目的开发经营权,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终于使这座占地4万平方米、总投资一千多万元的坐井观天园于去年漂流节前,向游人开放,大幅提升了依兰历史文化名城的档次。接着,依兰人又采用这种资本运营方式,开发了仿古

长城、东山大佛、望江楼、东山公园牌楼等景点。

  依兰的旅游格局是个太字型,它主要以巴兰河漂流为龙头,以丹清河省级风景名胜区为重点,以县城历史文化为中心,以两江两河流域景区为支撑。在生态旅游开发的同时,还开发了宗教文化游、采摘游、农业观光游等项目,深受广大游客的欢迎。

  加强管理建长效机制

  开发与保护,是搞旅游建设的一大难题,依兰县在旅游项目开发的同时,成立了多个管理委员会,他们抽调旅游、公安、环保、建设、交通等部门的工作人员,对景区的各项工作严格管理,使景区的管理走上制度化、法制化轨道。为此丹清河景区,被评为全省规范化景区。

  依托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和秀美的自然风光,大打人文山水牌,短短几年,依兰已接待中外游客累计176万人次,旅游业及相关产业的总收入达到5.32亿元,不仅拉动了依兰交通运输、饮食服务、电力通讯、建筑

装修八个产业的快速发展,还提供了3000多个劳务市场的就业机会。

  旅游业的兴旺还带动了依兰市政基础设施的建设。县城原有的饮食服务、文化娱乐,交通运输等行业过去规模小、效益差、设施不完备。但不到两年的时间,相继建起了30余家高档宾馆、酒店,20余家娱乐场所,旅游线路增设各种车辆100余台,游客接待能力从三年前的日接待1000人左右增加到现在的8000多人。

  旅游业使景区沿线3个乡镇10余个村屯、2个国有林场经济发展受益匪浅,当地农民开办的具有浓郁东北地方特色的农家旅馆、饭店,10余个村农民去年人均增加收入700元。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