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名茶评选冲击波]产茶大县的执著追求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7月04日 05:17 荆楚网-湖北日报

  荆楚网(湖北日报)

  记者吴志远 张培铁 特约记者马献伦

  “湖北名茶第一品牌落户五峰之后,会不会挤占竹溪茶现有的市场?会不会对我们进一步开拓省内外市场造成障碍?”

  评选结果揭晓之后,感到压力最大的是竹溪。作为有名的产茶大县,竹溪茶也是“第一品牌”强有力的竞争者。眼下,竹溪人正在仔细分析茶产业新格局,琢磨今后的应对之策。

  最终,他们认为,对于渐成优势的竹溪茶产业来说,这次评选活动,既是一个重大挑战,也是一个难得的机遇。

  找准产业不容易

  茶叶对竹溪的重要性,一组数字可以说明:全县茶叶基地规模达到15万亩,年产干茶100万公斤,综合收入1.5亿元,农民人均从中实现收入330元。

  竹溪的茶产业,形成今天规模并不容易。36万竹溪人为此经过多年的摸索,付出过惨重代价。

  县委书记明平安回忆:“1999年之前,县里对什么是支柱产业摇摆不定。这届领导要求种生漆,下任却认为杜仲好。短短几年,先后列为支柱的有十几个,农民被折腾得够呛。”

  1999年,全县围绕“竹溪出路在哪里”展开大讨论。“竹溪缺水,容易遭受干旱,但是从没有听说过茶叶旱死!”“茶叶不仅有经济效益,而且有生态效益!”

  经过激烈地辩论,请专家反复论证,派人到英山、福建、浙江等地考察。最终,大家形成了共识:竹溪的优势在茶、特色在茶、出路在茶、希望在茶;只有壮大茶产业,才能富民兴县、加快经济发展。

  今天,竹溪人对发展茶叶没有任何杂音。

  咬定目标不动摇

  选定发展目标之后,竹溪人一抓就是8年。8年时间里,他们不放过任何机会来发展本地茶叶。

  2000年前后,国家实施退耕还林政策,每亩除补助230元解决吃粮问题外,还补50元种苗费。抓住这个机遇,竹溪县鼓励农民退耕种茶。

  当时,对坡地退耕后能否大规模种茶存在争议。竹溪顶着压力,一方面积极向上级部门反映,一方面要求全县放开手脚种茶叶,不多争论。

  最终竹溪县的努力获得认可。2005年国家林业局官员来竹溪检查工作之后认为:竹溪发展茶叶,既有经济效益也兼顾了生态效益,经验值得总结。

  在实施退耕还林的几年间,竹溪茶园面积从原来的3.8万亩发展到2005年的13万亩。

  此外,竹溪县还对国家、省市给予的各项扶贫资金进行整合,集中用于发展茶叶。1999年以来,捆绑各类资金累计达5000万元。这些钱被用来引进种苗、加工设备、肥料投入,扶贫项目成为促进茶产业发展的催化剂。

  为让农民种茶更积极,竹溪实施“两统两分”政策:统一质量标准和加工销售,茶园分户经营、分户采摘。茶园的使用权由农民承包,一定50年不变。

  这些政策确保了农民的利益,他们纷纷加大对茶园的投入,自觉不用化肥,改用农家肥,不用除草剂,改用人工锄草,严格按分级标准采茶。

  在差距中寻未来

  茶叶带来了希望,也让竹溪人对茶叶产生了特殊感情。竹溪人为自己的茶叶感到自豪。

  然而,“湖北名茶第一品牌”的评选活动,让他们从此前的乐观中惊醒过来:“竹溪茶产业的差距到底在哪里?”“一是企业机制僵化,二是市场开拓不够。”明平安认为这是制约竹溪茶产业发展的两大障碍。

  尽管国有湖北龙王垭茶场,一直产品不愁销,效益也不错。但是产权不明晰,社会事务繁重,直接制约着茶场做大做强。

  为此,今年3月,竹溪县委、县政府作出重大决策,将包括龙王垭在内的三家茶叶龙头企业,向省内外公开招商拍卖。

  通过激烈竞争,原前进茶场场长郭承君以1580万元价格竞买下龙王垭茶场,另外两家茶场前进和梅子垭,也分别以432万元和406万元价格出售给私人。

  一夜之间,竹溪茶叶产业整体由“集体”变“民营”。企业转制带来了活力,现代化企业管理理念被引入企业。在最近一次活动中,龙王垭集团主动征求消费者对产品外包装的意见,40多条建议很快就到了新老板郭承君手中。

  针对市场拓展不够问题,龙王垭集团改制之后,就对营销网点和人员进行整合,加大了对重庆、陕西等周边省市的市场攻关力度,通过设点批发,代销和经销等形式,新增网点12个,外设营销网点40多家。

  郭承君说:“只有尽早克服那些不足,竹溪茶才能迎来一次新飞跃!”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