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三万元择校费该不该收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7月03日 12:37 经济参考报

  编者按:近期各地中小学校都在招收新生,有读者来信反映,北京的部分中小学校在招收择校生时,规定必须缴纳三万元左右的择校费,这似乎与我国义务教育法精神不符。为此,本报和新华网互动,就此话题展开讨论。现将读者来信和网民以及有关方面对此话题的看法展示给大家,希望从中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编辑同志:

  我是北京市一个事业单位的普通女职工,我的女儿今年刚满六岁,但为了孩子上学的事,我和我爱人已经发愁好几年了。我爱人长年驻外,我工作的单位离家较远,每天乘单位班车上下班。孩子如果在户口所在地上学,我根本无法照顾,正好单位附近有一所不错的小学,如果能上这所学校,总算可以解决我每天接送孩子的难题。

  经过将近半年波澜起伏的过程,做了大量的工作,上个月终于取得了考试的资格。前几天我接到学校通知,说我女儿考试成绩合格,准予入学,请于规定日期来校缴纳三万元择校费。我很庆幸终于取得了缴费的资格,但我确实疑惑于这三万元的合理性、合法性。

  三万元之数,是北京择校费的公开“价格”,我早就知道,并不突然;对这笔费用的质疑也非始自今日。但现在真的轮到我拿出这堪称一大笔钱的费用时,我才真实地感到了切肤之痛。我们不是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吗?这三万元,或者其它地方的或八千元或五万元的择校费,所凭何来?对学校来说,这是一笔什么性质的收入呢?这笔收入的去向又是哪里呢?

  有太多的不明白,希望向有关部门、向有识之士讨个说法。

  北京一读者

  还用再讨论吗

  问题似乎的确不存在讨论的必要,因为中(初中)小学收取择校费问题是有定论的,可是谁能制止呢?学校有学校的难处,需要用钱的地方很多,教师的待遇需要提高,设施设备需要改进,对学生的教育方式需要多样化。只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公办学校所用资金问题应该由国家来解决,不该让他们自寻出路。显而易见,他们最容易选择宰割可怜无奈的家长们。医院产业化的弊端已经为我们敲响警钟,公办的教育再不能如医院那样产业化下去。

  网民 再教育

  有些地方管理者公然以所谓“老生老办法”来抗拒国家法律,继续在义务教育阶段收取“择校费”!

  我很不明白如果我们习惯了对政策有一个“过渡期”,那对法律条文的执行,难道也要这样的“过渡”吗?

  我们一些政府部门的管理者,真是“无法无天”!为了那点利益就可以这样明知故犯、明火执仗!

  网民 爱nimen

  收不收费,国家的主管部门早有规定,事实上就看教育部门能否实施了,也就是国家有威信没有。有,就不该收,没,就能收。收了也拿他没办法。

  网民 rongrongrong

  教育资源的垄断,国家政策的引导,地方政策的个性是择校收费关键,由此构成了教育的最大不公平。因此,受教育者分出了等级,地区分出了等级。作为家长,我已经悲伤在前,希望后人切莫重蹈覆辙。如此显现的问题还需要讨论吗?

  网民 高山竹

  择校导致不公平

  择校收费不应该,这是教育不公平的最大体现,也是教育不公平的最大根源。本来贫困家庭的孩子受教育的机会就不多,教育资源的占有和利用少得可怜。初中的3个年头就要收各种费用7万多,试想一下,北京的普通家庭能承受得了吗?

  口口声声说是义务教育,就连法律都规定了不能以营利为目的,可现实是什么样子啊?另外,这些收入是不是都有人监管使用啊?

  网民 879879

  取消择校

  首先就不该择校。择校是伴随重点学校的产生而产生的畸形教育路线。办重点学校,实际是剥夺了大部分学生得到优质教育的权利。择校则进一步剥夺了学生在学业上竞争的权利。只要有钱,即使学习成绩再差,也照样可以进重点学校。试想,这种教育方针能对头吗?所以大量出现买卖文凭的丑陋现象就不足为奇了。买卖文凭和择校在本质上是相同的,都是以钱为核心的。

  网民 楚湘君

  可以择校,不许收费

  在义务教育阶段,允许择校,但不允许收择校费!

  择校有利于因材施教!

  择校有利于好生进名校!

  择校有利于名校招好生!

  择校必须公平、公正、公开!

  网民 老有所思长忧国

  取消就近入学,因为它是择校费的温床。

  实行大区域内的择优录取。

  网民 阴阳十字星

  家长也有责任

  收就收呗,要是接受不了就找不收钱的学校去念。

  有些家长太得瑟,死劲把孩子往重点学校塞,还有些家长更得瑟,没钱也要塞。就是这些迷信重点学校的家长才是教育乱收费的推波助澜者。

  更何况,这种事情上面又不是不知道,反映有啥用?就算过两年这个问题解决了,交的3万块钱还能还给你是咋的?所谓为孩子好,我看无非是为自己买个安心——日后孩子要是没出息,可不赖我当爹当妈的了,因为当初钱已经花得够多了。

  网民 pzhu

  风气有问题。花钱塞进重点学校,攀比之风甚强,不少小孩早早习惯于奢靡的生活;不花钱随便上个学校吧,赶上烂学校,老师体罚、学生斗殴……对小孩的心理影响都不小。

  难啊,养个小孩容易吗?既然择不择校都那么难,择校,还是算了吧……

  网民 D

  学校也挺难

  谁不想让自己的孩子上个好学校?中小学择校是早就有的社会现象,而且被各级官员认为不是什么大的原则问题。由此引起许多问题,现在舆论、社会都把板子打在学校身上,实在肤浅。

  能择校的无非两种情况:各级领导压下来的任务,包括制约学校生存发展的职能部门,如财政、物价、审计、建设、防疫、公安、用电、用水等等,即所谓的“条子生”,这类择校生,学校得罪不起,且收不来钱;交费生,即所谓“票子生”。

  除少数经济发达的大城市外,学校经费严重不足是一个共性的问题,许多地方中小学公用经费是“零拨付”,学校要活下去、要发展,择校收费成了愿打愿挨、各得其所的很自然的事。

  要解决这些问题,根本的,政府采取多种措施使各校办学条件、师资、管理都不到位,但这没有10年、20年怕是不行。眼下之计,1、保证按教育法、义务教育法、中央的文件规定足额向学校拨付教育经费;2、杜绝择校现象。没有择校,何来收费?但谁能管住各路官员向学校压择校生这个“不是什么大的原则问题”的现象?

  网民 老杨头子

  交吧,交吧

  既然你“考”上了,就交呗!周瑜打黄盖,愿打愿挨。不然你为什么不到户口地上学,还不是图个人家的师资力量强呗!一提收费,你又心疼、肝疼的叫苦不迭,给自己找出种种理由。我也问你一句,如果不设点儿门槛,北京的入学还不乱套吗?讨论什么?赶紧交吧!

  网民 儒行者

  教育收费,是家长之痛,也是学校之忧,家长痛之收费额越来越高,不少家庭不堪重负;学校之忧,不收费,教育基础设施得不到更多改善,教师待遇得不到提高,与其他社会成员就会形成越来越大的差异,最终影响教育职业者积极性。

  择校费,真正的根源在于优秀教育资源的稀缺,远远不能满足社会需求,但家长们又都想自己的孩子能够享受优秀教育的培养,择校费无疑就是这种供求关系的必然结果。至于收多少合适,从学校角度来说,反正有人交得起也有人愿意交(当然不是心甘情愿的交了),就是这个数。

  网民 漫游世界

  摘自新华网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