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管理 > 正文
 

足球心病与市场抉择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7月03日 08:27 经济参考报

    叶建平

  足球始终是国人的一块心病。即便在欣赏桑巴“热舞”、德国战车或者“贝氏弧线”时,只要心里突然掠过“中国足球”几个字,哪怕最灿烂的笑容也会在刹那间凝固。历史一再重复着这样一个事实:中国的足球迷,真苦!中国的足球迷,真累!你看,那一个又一个刻骨铭心的不眠之夜里,多少人爱、恨得死去活来,却总在问:何时能让我们快乐地泪流满
面?

  中国到底有没有发展足球的能力和基础?中国到底要不要发展足球?这样的问题,人们千百次地提起,又千百次地放下。正反两方面的答案,估计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但谁都不愿意说出,谁都不想触及心里最痛的那个地方。

  当今世界,真正敢说自己不喜欢足球的国家,大概只有美国。据说外国人到了美国,有两件事是不能干的:一是在餐馆吃饭不能不给小费;二是不能跟美国人谈论足球。美国人喜欢那种不断进球的项目,如篮球。他们不能忍受几十个人一个多小时里用脚“围抢”一个球却可能没有任何结果!所以在美国,足球完全属于“移民文化”或“郊区文化”,在酒吧看足球完全有可能被认为“受虐狂”。在这样的背景下,企业自然远离了足球,资本也不会攀上足球这门“远亲”,市场自然就萎缩了。

  中国的足球热,其背后好像一直有某种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一番折腾、几度沉浮之后,清醒的人总会问:这样的狂热,到底是出自心底的热爱,还是缘于无聊的宣泄?是觉得不跟上世界潮流就不能“与国际接轨”,还是纯粹被裹挟上了炒作的战车?看看那些足球炙手可热的时期里,球星年薪百万能算个啥?企业赞助千万有甚稀奇?虽然到头来,该疲软的依然疲软,该心碎的照样心碎,但是“烧”钱的人,总是前赴后继。

  对一项运动来说,人、体制和市场缺一不可,尤其是市场。中国多年来培养不出一支高素质的足球队伍,也没能锻造出几个德才兼备的球星;行业职业化了,球员流动市场化了,足球管理手段却仍在继续着计划体制的老套数;在种种弊端逐渐暴露之后,社会投资锐减,球迷逐渐退出,市场出现萎缩。这样的环境,这样的“悲情足球”,我们如何忍心再看下去?

  长期以来,“门类齐全”、“全面发展”一直是许多地方政府追求政绩时的普遍目标,产业发展如此,体育发展亦如此。中国目前有大大小小的汽车生产厂100多家,一年所生产的汽车仍不及国外一家大公司的产量。这是产业发展上追求“门类齐全”而导致的重复建设、资源效率低下所造成的结果。中国各地的体育发展项目,从大球小球、田径体操到跳水搏击等也都几乎无所不包,所以有限的资金只能像撒胡椒面,满世界播种却总不见到遍地开花。因此,今后如何更大胆地向市场靠拢,把有限的人力物力向受市场青睐的项目倾斜,以市场准则来衡量体育的得失,是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即使是把足球完全推向市场,让市场来决定它的去留,也应该是完全可以的。

  有所为有所不为,体育如此,产业发展亦如此。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