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汽车装具市场期待规范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6月30日 00:17 今晚报

  对于刚刚购买了新车的消费者来说,汽车装饰是一项不可缺少的投入。一位市民买了夏利后,耗资2000元做了汽车全身“美容”。事后到市场问价才发现,花1500元就可以做同样的项目。无形中多支付了四分之一的费用,消费者连呼“汽车装具水太深”。

  业内人士指出,目前汽车装具市场由于进货渠道千差万别,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加之缺乏相关的管理办法,一些商家乘机牟取暴利,坑害消费者的事例时有发生。

  市场一怪

  卖车利润不如卖装具大

  随着私家车拥有量不断增大,汽车的日常维护已经从“以修为主”逐渐转变成“以养为主”。一项调查显示,90%的有车族都有为爱车“美容”的打算,其中,18%的人贴了防爆贴膜,10%的车主加装或改装了汽车音响,另有将近50%的车主购买了小挂件等饰品或头枕、靠垫、坐垫、脚垫等。

  记者在一家汽车装饰店看到,一瓶标着外文的汽车

香水,上面没有地址、电话等任何联系方式,市场售价却高达120元。据一家装具店的李经理透露,汽车装饰的利润主要在原料差价上,一般利润率在40%至50%,个别利润可以达到200%。一套真皮座椅卖到4000元,但成本只有1000多元;成本不到100元的布座套,加工后能卖到500元至上千元。拿普通的玻璃贴膜来说,一卷15米长的贴膜卖6600元,一般一辆车用2米左右,核算下来是每车940元左右,但汽车美容店的报价却高达2000元。整车改造的利润还要大,包括更换保险杠、添加尾翼等个性化设置,一辆车装饰费用可以达到几万元。

  “汽车装具店全权代理的产品利润也很丰厚”,华星北方汽车俱乐部采购部的张萱经理表示,本市一些稍具规模的装具店都代理了车膜、音响、天窗等产品,由于是一次性现金进货,价格比较低,加之拥有该产品的定价权,无形中拓展了装具的利润空间。此外,进货渠道不同也导致某些产品利润大增。以车膜为例,许多贴牌生产的“洋品牌”都是在国内生产的,产品的质量远不及正品过硬,但市场售价却和进口的正宗货一样,以此实现100%甚至500%的利润都有可能。“凡是跟汽车有关的装饰品价格就跟着涨,比如普通的靠垫一旦加上‘车用’两个字,30多元的能卖到70多元”,李经理笑言,卖汽车不如卖汽车装具,一辆汽车其装具的利润远高于售车的收入。

  追根寻源

  规范缺失市场良莠不齐

  天津目前拥有私家车20多万辆,按照我国汽车市场年均15%的增长速度测算,每年新增3万辆轿车,按每辆车购置1000元左右装具计算,汽车装具市场每年新增的“

蛋糕”高达3000多万元。但与此相对应的是,本市几百家装具店规模、资质偏低,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高级技工少之又少。一位曾从事汽车美容多年的业内人士对记者说,汽车美容市场给人的印象一直不好,个别商家惟利是图,缺少诚信,不少小店都凭借“低价”来吸引消费者,这种低价产品往往就隐藏着技术隐患。安全在汽车使用中始终是第一位的,但个别装具生产厂家在利益的诱惑下,在汽车装具产品中加入一些化学品,不合格的产品影响着车主身体健康。

  业内人士担忧地表示,汽车美容业的不规范和专业人才的欠缺,已经到了威胁行业健康发展的地步。“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张萱分析认为,一是汽车美容用品的良莠不齐和厂商的短期行为制约了汽车美容业的健康发展,个体作坊式生产保证不了相关产品的质量,产品的低价竞争激烈与汽车美容店的暴利形成鲜明的对比;二是汽车美容店经营服务水平堪忧,国家缺乏相关产品的标准与规范,在一定程度上也让某些厂家钻了空子。

  专家预测,随着入行企业的增多,恶性竞争很可能愈演愈烈,如果一段时期内行业规范仍然无法出台,汽车装饰业的发展会在今后2年内跌落到一个低谷。今年国外汽车服务企业正式进入中国,这些企业历史悠久,产品和服务手段更加专业化、个性化。与国外市场相比,国内汽车售后市场尚未成熟,洋企业的“入侵”对国内汽车美容业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怎样使市场更成熟,使汽车装具行业更加兴盛,是商家眼下需要思考的问题。

  应对招数

  自己有准谱实用第一

  虽然汽车装具市场良莠不齐,价格水分很大,但消费者该做装饰还得照样做。业内人士提醒消费者,掌握一些购买汽车装饰品的要领,可以减少被骗的机率。

  “汽车装饰要实用”,谈到省钱窍门时,张萱认为,对于一辆

新车来说,贴膜、地胶、脚垫、座套是必不可少的,出于安全考虑还可以选择一些防盗装置。车值高可以选择质量好的名牌产品,车值低的可以考虑国产货,质量同样有保证。说到实用,张萱强调,消费者应该选择一些有规模的大型装具店,虽然价格会高于街边小店,但装具质量有保证,买到假货、劣质产品的概率比较低,而且售后服务也能有保障。

  除了上述配置外,其余的都属于额外支出了。但有些车主往往受到业务人员的“开导”,增加了一些不必要的投入,不小心掉进“温柔陷阱”。“我原本只想投入4000元,到最后花了一万多元”,谈到给新车买装具,消费者张京心里很别扭。张京告诉记者,装具店的工作人员为其做完地胶、贴膜等基本装饰后,指出原车的CD音质差,最好换个进口的;轮毂不气派,换个铝合金的;座椅最好是皮椅,这样有档次。“业务人员一忽悠,一万多元就没了”,张京表示,这些装饰现在看来用处不大。

  “消费者去买装具之前,最好有个计划”,张萱为消费者出谋划策。她说,消费者应该根据自身投入列好购买清单,一些无足轻重的装具坚决不要购买。对于女性顾客,一些装具店鼓动消费者购买手机座、装饰挂件等产品,这些产品不仅不必要,还会给驾驶带来隐患。张萱强调,无论是做什么内饰,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决不能因为爱美而牺牲驾驶安全。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