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贵阳建生态经济市受困七大瓶颈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6月29日 08:53 中国经济时报

  ■本报记者岳振

  最近几年,出于对环境问题的高度敏感,“环境立市”这个词语频繁出现在贵阳很多部门的文件里。贵阳把“森林之城”作为一个城市品牌大力向外推介,并发起、组织了各种与环境营造、保护等有关的活动。直到6月5日,联合国人居署“可持续城市计划”(SCP)——贵阳城市咨询会议的召开,贵阳环境问题的官方讨论达到一个新的高潮。

  贵阳一直以来都有公园城市之称,正由于此,贵阳曾经多次对城市品牌进行定位,试图在某种品牌的带动下为其发展带来机会。但是多年来的实践证明,诸多“品牌”所产生的“带动效应”结果并不理想。

  环境危机中的政府反省

  在品牌定位摇摆多年后,贵阳市在2005年出台了《关于加快生态经济市建设的决定》,其中把发展规划总结为:“以建设大贵阳为目标,以生态经济市为定位,以发展循环经济为途径,以森林城市为特点”。此前的2002年,贵阳市获得国家环保总局批准,成为全国首个“循环经济型生态经济城市建设试点城市”。相关资料显示:贵阳首批24个循环经济项目已累计投入了268亿元。

  “在城市环境遭到来自工业发展过程中的毁灭性破坏后,政府部门也感到了来自社会对生态保护要求的高度压力。”有学者分析,贵阳市的城市经营者在环境问题上“已经开始醒悟了”。

  就在联合国人居署“可持续城市计划”——贵阳城市咨询会议上,与会的贵阳方面用近乎忏悔的语言对贵阳的“发展史”进行了描述:“由于前期发展主要依赖于本地资源的采掘和初级加工,经济增长呈现出高资源投入、高污染排放的态势,加速了贵阳市原本生态脆弱区域的环境恶化,给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极大的障碍。”

  “生态规划”要解决综合环境问题

  2002年,贵阳市被联合国人居署选为SCP在中国的第二批试点城市,贵阳的生态环境改善工程从此开始注入国际上较为领先的工作方法和制度。据介绍,以前的SCP项目都是在解决小城市发展中的单一环境问题,而贵阳市则要用SCP机制解决“特大城市综合环境问题”。因此,基于SCP机制的《贵阳生态经济市建设总体规划》是涉及“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等多方面问题所展开的综合性”课题。

  与联合国人居署合作开展SCP项目后,贵阳生态经济市的建设计划开始了全面升级。在由贵阳市委托中国人民大学编制的《贵阳生态经济市建设总体规划》(初稿)中,对贵阳生态经济市概念的内涵作出了八个方面的总结,主要涉及生态意识、生态法规、人力资源、矿产、气候、主导产业、城市生态的地位、大贵阳体系等。

  规划中提出:以生态经济市建设开拓贵阳市快速发展的新途径,为贵阳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持久动力,提升贵阳市的综合竞争力和影响力,加快改善贵阳市人民的生活质量。要在“十一五”期间,形成生态经济市的基本框架并具备基本要素,各项发展进程走上生态经济市的轨道,生态经济市的城市特征初步形成并得到国内和国际社会的认可。十到二十年后,建设成效要得到国内外的广泛认可,并且成为别具特色的生态经济市。

  “生态”计划遭遇七个现实难题

  据贵阳市政府有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近几年,为了让贵阳的城市环境得到全面、有效的改善,政府相继实施了以大气污染防治和水源保护为重点的环境综合治理的“蓝天”、 “碧水”、 “绿色”、“宁静”四项工程。在2005年,贵阳市被评为“全国园林绿化先进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以及国家森林城市等,今年,“中国避暑之都”的称谓再次证实了贵阳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改善。

  然而,贵阳市环保部门负责人在阐述“贵阳市城市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关系问题”时,仍然指出了贵阳生态经济市建设的诸多约束条件;《贵阳生态经济市建设总体规划》中也提出了六个方面的现实困难,综合二者,主要有七个方面的制约因素:

  首先,区域竞争压力大,经济辐射力低。贵阳是比较落后的内陆省会城市,外向型经济发展不够,整体竞争力落后,与昆明、成都、重庆、南宁等西南城市相比,经济实力明显薄弱。从贵州省内来看,贵阳也受到来自遵义、安顺、六盘水的发展竞争“威胁”,并且其作为省会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也没充分发挥出来。

  第二,产业素质较低,对资源的依赖程度高,附加值低,第三产业发展落后。贵阳是典型的资源型城市,工业经济严重依赖不可再生资源;产业链条短,废弃物治理开发潜力未得到有效开发;第三产业质量较低,物流成本高,旅游业潜力未充分发挥。

  第三,生态脆弱,耕地奇缺。石漠化、水土流失问题严重;存在开采矿山带来的塌陷等地质灾害问题;喀斯特地貌突出,自然灾害较多,局部地区污染严重。

  第四,城乡二元结构特征明显,城市发展布局有待调整。中心城区人口密集,城中村问题突出;重污染工业企业地处水源地,严重威胁饮用水安全;贵阳市城乡收入差距高于国内同类城市,并有逐步拉大的趋势。

  第五,交通运输体系不健全。城市

公共交通系统不完善,道路功能不明显,路网系统不协调,卫星城之间交通不畅,缺少智能化交通管理。

  第六,城市环保基础设施建设落后、投入不足,污水处理率低,生活、医疗垃圾处理场所缺乏、处理方式欠妥。

  第七,缺乏高素质的人力资源,人力资源存在总量与结构两个方面的缺陷。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