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中国应加快货币体制改革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6月29日 08:11 扬子晚报

  近日,美国财政部负责国际事务的副部长蒂莫西·亚当斯针对中国货币改革的现状发表署名文章,在对前任财长斯诺肯定中国向有管理的浮动汇率机制转变的表述表示尊敬的同时,更对中国提出了批评,认为中国如不加快货币改革将威胁经济发展。

  亚当斯认为,对行政调控手段的依赖导致了二十世纪70年代至二十世纪90年代中期一系列信贷助长的投资繁荣与萧条的周期循环。这些行政手段在一个更大、更市场化及全球
一体化的经济中失去了其有效性。政府的行政指导还与中国值得赞赏的银行商业化改革的努力背道而驰。中国正在进行历史性的市场化转型,但是它需要现代化的政策工具来支持这种转型。依靠价格信号,包括汇率和利率来指导资源的有效分配及维护宏观经济的稳定越来越重要。

  亚当斯表示,非弹性的货币将限制中国货币机构调控利率和货币增长的能力。巨大的经常项目顺差和资本流入(中央银行必须通过购买来维持钉住美元),已经造成了过度的流动性增长,这助长了投资低效和产能过剩,引发新一轮投资繁荣与萧条循环的风险。而这一次将会有更大的全球影响。(中国)今年头4个月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了30%,同期

房地产投资增长了21%。第一季度的信贷增长是央行既定目标的两倍。快速的信贷增长同时瓦解了政府改善贷款质量、避免新的不良贷款累积的努力。

  亚当斯认为,快速的信贷增长和低利率加剧了中国的增长不平衡。(中国)GDP增长的近60%来自于投资,GDP中已经非常高的投资比重继续攀升。低利率鼓励了以劳动力为代价的资本使用。其结果是,2001-2004年中国的实际GDP年增长率为8.5%,而就业的年增长率只有1%。此外,尽管增长快速,同期城市失业率从3.6%提高到了4.2%。

  亚当斯认为,一些学术界人士指出美元可能成为中国的方向舵,就像它以前对日本的影响的观点是错误的。中国不能与日本类比。日本在二十世纪80年代至二十世纪90年代的经验提醒人们,背离以价格稳定为中心的货币政策是危险的。日本经济泡沫的产生归咎于其二十世纪80年代过于宽松的货币政策,部分原因为其阻碍货币升值的努力。中国目前的

汇率和大量的外汇流入,面临同样因流动性而引发的资产价格泡沫的风险。同时,还有一个事实不能忽视,即二十世纪70年代日本经济快速增长,布雷顿森林会议后,其固定汇率机制让位于现在的浮动汇率机制,日元已升值100%。

  亚当斯在文章中肯定中国已经取得了一些进步,但认为整体汇率机制的动作还是太谨慎。他表示,在增长强劲及金融市场可以接受的情况下走出僵化的货币机制是最容易的,该转换也很可能有序进行。中国政府理解这一点并承诺进一步提高汇率弹性和采取重要措施来重新平衡增长,并将此作为最新5年计划的一部分。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今年4月访问华盛顿时宣布"中国将继续发展外汇市场(和)提高汇率弹性"。现在是行动的时候了。

  在文章的最后,亚当斯写道,拥有更有效政策工具的政府,能带来一个更稳定的经济,降低由繁荣到萧条到泡沫的周期循环风险。这对中美两国都有利。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