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通河县凤山镇有一个交通不便、户户贫穷的小屯儿,在新农村建设规划中,县里决定将其搬迁,异地重建。记者闻讯赶去探访——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6月27日 18:27 黑龙江日报

  赵鹏辉 杨松岩 本报记者 马少忠 陈猛

  6月14日,小雨下了一天。从通河县城到凤山镇青山村下青山屯,有15公里的路程,记者赶到那里,已经是傍晚。从远处看,小雨中的下青山屯的确很美。袅袅炊烟缕缕升起,在三面青山一面小河的映衬下,好象一幅水彩画。

  这么美的村庄不久就要消失了,屯里的农户将搬到离这两公里远的道壕桥屯。他们说,如果有路,如果有桥,谁也不愿从这美丽的环境中搬走。

  阻塞交通的就是屯东的这条岔林河,水是从百里外的青峰岭流过来的。岔林河上有六七道水坝,可一到汛期,哪道水坝都不管用了。今年春旱,水少,河水分成了三股,屯子比河水要高出两米以上。青山村党支部书记在屯边向我们招手,在他的指点下,我们踩着溪水中的石头,走过独木桥靠近了他,但泥泞的上坡我们爬不上去,村支书拿来一根长长的树枝把我们拉了上去。

  下青山屯有近百年的历史了,鼎盛时期是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伐木运输工人在这居住,后来人就逐渐少了,现在只剩下22户,大多数是上了年纪的人,年青人都想方设法搬走了。

  我们走进了住在屯边的吕文学家,54岁的吕文学对搬家非常高兴。他有3个孩子,都结婚搬走了。为了照顾老娘,他才一直住在这里,老娘今年春天去世了。“如果就医及时,也许不会死。”提起交通,吕文学表情黯然。今年春天他老娘肝病犯了,住在外村的吕文学儿子去请医生,几乎都要给医生跪下了,也没有请来。即使来了也没法进屯,那时河已开化,两边是两米多高的冰棱子,中间是近百米宽两米深的湍急河水,真的没法过,吕文学的老娘在等待中去世了。

  上学难是困扰下青山屯的另一个问题。学生上学要走七八里路,一到汛期,只能耽误课了,屯里小孩到十四五岁就不念书了,这些年下青山屯就没有一个正儿八经高中毕业的,更别说上大学了。

  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带来的只能是贫穷。在下青山屯,我们没有见到一处砖瓦房,这里人均收入1200元,而通河县人均收入四千多元。我们走访了屯里一个叫魏宝权的富户,一进院最显眼的就是一排鸡窝,两间土坯房已经歪了,屋里用报纸糊的墙。炕下地下各有一个老式的柜子,惟一显眼的是柜子上那台十四吋的黑白电视机,打开后调了好几个频道,都没有人影,结果只能收听到中央一台的新闻,村支书说这个屯的电视只能当收音机听。魏宝权两口子不承认自己是富户,他说这日子全靠口挪肚攒,穷的时候买块豆腐都舍不得,咸鸭蛋都是用筷子蘸着吃。

  下青山屯的农户家里,几乎家家都有几条江边渔民穿的水衩,水衩就是胶皮裤子,有一米多长,村民用来趟村边河水,平时水里有一条木船,水浅的时候还能划,水深的时候就没人敢用了。

  通河县政府一开始也考虑给下青山屯修座桥,在召开大会征求村民意见时,村民提出修桥不仅需要上百万资金,还解决不了孩子就学难,不如将小屯整体搬迁,近30亩宅基地再变为农田,县里同意了这套方案。

  下青山屯农户对将要居住的道壕桥屯很满意,每户村民在那里能得到42平方米的新砖房,电话、自来水、有线电视全部入户。砖房每平方米造价800元,县政府给补600元,剩下的200元由搬迁农民以劳代资,帮助拉些修路所需的砂石或出义务工。

  为保证住房质量,青山村村委会对工程进行了公开招标,他们选出5位村民代表,全程监督建房。现在房子已盖了半人多高,路也修得差不多了,那里还新栽了860棵树,预计七月末搬迁户就可以住进去了。

  从下青山屯出来,雨还没有停,几户村民送记者到了屯子边,从他们纯朴的笑容里,能看出对新家的渴望。

  记者顺路去看了看他们的新房,新房就在通河县城的砂石路旁,工人们正顶着小雨施工。

  在施工现场,记者见到了年初上任的通河县委书记赵洪君,他说下青山屯的搬迁,是今年县里实施扶贫整村推进的一部分,今后还将结合新农村建设,重点解决贫困村屯贫困人口的生活困难,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锦上添花虽好,雪中送炭更重要。

  新闻链接

  通河县财政今年拿出2700万元,投入新农村建设,主要做以下两个方面工作。

  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加大“通、改、延”。

  通:新修通乡公路3条、542公里,通村公路6条、36.8公里,各村硬化道路140.7公里;实施村村通客运,新开辟线路9条,新增通车村屯24个,农村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60%以上,程控电话入户率达到84%。

  改: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砖瓦化率达到66%以上,鼓励扶持发展统一设计标准新型住宅,新增改水村屯34个,解决5万人饮水问题,推进沼气应用,改灶农户力争达200户;改厕4800户;完成去年8个重点村和今年确定2个试点镇和21个试点村绿化、美

化工程,改善村屯环境。

  延:加入全省“万村千乡”商业网点建设,延伸商业网点;新扩建3个卫生院,27个卫生所,延伸医疗卫生网络;组织教师下乡支教,建乡镇文化活动中心2处,体育场所2处,19个文化活动室,延伸教育文化事业,启动农村合作医疗和

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将2200人和331人分别纳入农村低保和大病救助,延伸社会保障体系。

  发展农村经济,加大“稳、调、服”。

  稳:把发展以水稻为主导的粮食生产作为稳农增收的重要途径,新建堤防50公里,打抗旱井80眼,整修水利工程15公里,加强农业抗御自然风险能力,粮食总产稳定在6.5亿斤以上。

  调:调整产业结构,大中棚育秧达到80%以上,发展绿色优质水稻40万亩,大鹅饲养量达到20万只,马鹿、貉子、山鸡等特种畜禽养殖达2万只(头)以上;北药种植1.5万亩,食用苗发展到1000万袋。

  服:建村级畜牧站19个,农村合作社2个,农村服务队8个,已放支农贷款近3个亿,比去年翻一番,注入扶贫开发资金500万元,切实为农村经济发展服务。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