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美玉奇石琢人生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6月27日 05:35 深圳新闻网-深圳特区报

  美玉,这种浸润天地间灵气的尤物,无论前朝今世,都充盈着迷人的魅力。能走进酝酿了几千年的玉文化历史长河中,呼吸玉之芬芳,品尝玉之甘甜,感受玉之魅力,对于广大的玉器爱好者来说,实在是一件美妙而幸福的事。

  赏玉修身

  朋友张良爱玉。极爱,有点痴态。说最享受一日清晨或暮色将至时,四仰八叉地躺在硬板床上裹一软毯,再将玉牌逆向阳光捻在手中摩挲,体会光线在玉中的流动,或是玉在光线中的流动,犹如人生变幻,真是其乐无穷。

  我笑说他快成个老头了。朋友嘴角一勾,缓缓地道:“或坐或卧,欣赏玉石,体会奥妙,恍然进出于历史的勾檐斗拱间,时光也似乎就此打住。观玉如观心,关键在放得下。你放得下么?”玉言寓言,关乎人生。

  在张良的身边有一群志同道合的玉石爱好者,一同品玉赏玉是他们聚会的乐趣所在。“盘玉”、“水线”、“山料”、“水料”、“子料”、“皮张”等专业词语不时从他们嘴里冒出来,让外行一头雾水。不过,对他们来说,品玉的最高境界是要有“玉德”。一位“玉友”就说:孔子曾说过“君子比德于玉”。古人认为,玉有五德。其一,玉温润而泽,谓之仁。其二,玉廉而不刿,谓之义。自身清廉,不伤人肥己,这就是义。其三,玉垂之如坠,不趾高气扬目中无人,谓之礼。其四,玉缜密坚实,谓之智。其五,色彩斑斓却心地透明,谓之信。古人身上佩玉,就是随时提醒检查自己是不是具备了五德。我们经常说的“盘玉”,就是通过摩挲玉石可以将使古玉更具光泽和温润,甚至让原有的裂纹消失,其实这是很有意思的,反思到人生,就是要不断自省,达到通透刚直的人品。”

  只留眼光不留玉

  玉器收藏爱好者陈晖说,玩玉的最高境界是只留眼光不留玉。陈晖虽说收藏玉石时间不长,但对玉器却有不少见解。

  “在古代,玉器是王者身边携带的物品,足见其珍贵程度。从古人造字时就已经考虑到了这一点,你看玉字不是王字旁边多了一点吗。”说着,陈晖用右手轻轻在他那鸡翅木的茶几上比画着“玉”字。

  “对玉产生浓厚兴趣是因为对古文化感兴趣,早在陶瓷产生之前,玉文化就产生了,因此古人把人品用玉来作比喻,玉的外表温润,内心坚硬、通透等品质常与人品紧密联系在一起。因此《菜根谭》有‘心事宜明,才华须韫’的说法,又有玉洁冰清、守身如玉的比喻。”

  “玩玉的最高境界往往是‘只留眼光不留玉’。”陈说。他取出两块玉相互敲击,玉发出金属般的响声。他说,质地上乘的玉器,便会产生这种声音。紧接着,他抬出几框罩在玻璃框里的玉器,拿出图案类似但工艺不一样的两种玉器摆在茶几上。“从外观上看,它们似乎没什么区别,但你若细心观察就会发现,它们工艺明显存在区别,尽管古代开采技术有限,玉质并不是很好,但工匠雕刻的水平和技巧却胜今一筹。古代的玉器上雕的图案是手工的,刀法都比较纯熟,下刀也十分果敢简练,而如今的机械工艺虽然看似繁复,但雕刻水平却明显不如古代的手工雕刻。”

  “收藏玉器不在大小,而在于它传达出的文化信息和时代特征。”陈晖认为,每买到一件称心如意的玉器,他都会将它佩在身上,他相信玉能通灵,玉能养人。通过人的体温传递给玉器,玉器通灵温润的质感就会越来越透出那种宝石特有的光泽。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