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惊悚游戏流行催生“宣泄经济”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6月26日 08:34 燕赵都市报

  只要你肯花钱,就可以到宣泄公司找个替身打上一通,直到出气为止;电脑成了对你发号施令的机器?找个小软件可以让你把电脑屏幕狂锯,或者胡乱涂鸦,或者拿枪乱扫屏幕……。

  曾几何时,这些破坏性的宣泄方式,取代了我们所最常见的听歌、跳舞的休闲方式,我们惊异、怀疑,然后接受,或者是部分接受。然而这仅仅是开始,随着人们所面临的社
会压力加大,“宣泄经济”也升级换代了。

  最近,在城市白领中就逐渐流行起了一种惊悚紧张的“杀人游戏”,取材于电脑游戏的“真人对战CS”也日益火暴,而网络上“逃离密室”、“古墓脱身”等让人窒息的解谜类小游戏,也拥有极高的点击率和复制率。

  “放松紧绷的神经,回归缓慢的生活节奏”。这是许多人在高压下采取的缓解措施,可随着惊悚游戏的逐渐流行,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信奉“越刺激越放松,越紧张越解乏”。

  游戏吧,“杀机”四起

  “天黑了,请大家闭眼”,众人戴上特制的面具,“杀手请睁眼,杀手杀人”……在省会一家爱酷思杀人游戏吧的一个包房中,十几个人正襟危坐,正在进行杀人游戏。

  “杀人游戏”名字虽然听起来很恐怖,但走进游戏现场,记者发现这个游戏其实更像是某公司的一次例会。游戏由一名“法官”主持,参加游戏者按顺序发言,然后进行分析、思考、讨论,最后举手表决确定出局者。

  “杀人游戏其实真正的名字叫做‘16X警匪游戏’,大家叫‘杀人游戏’叫惯了,可能让许多人觉得难以接受。”石家庄爱酷思益智文化俱乐部经营者王磊这样告诉记者。

  杀人游戏需要游戏者有一定的推理和表达能力。由于每名玩家都不知道其他人的底牌身份,人人都可以指出自己的怀疑对象,找到藏在内部的“杀手”。身份是“杀手”的玩家就需要用各种方法来掩饰自己的身份,当自己受到大家的怀疑时,也要含蓄表达出自己的观点,为自己辩解和开脱,并合伙找出谁是“警察”,将其“杀死”,使其出局。

  王磊可以算作是杀人游戏的老玩家了,几年之前,他就在北京和朋友玩这个游戏。现在北京已经有几家类似的杀人游戏吧,经营颇佳。有一定资金实力的他,不久前,刚刚加盟北京的一家公司,在石家庄开了这样一家游戏吧。

  “这类推理游戏的最大吸引力在于,可以很好地锻炼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另外最大的魅力在于,在某个包房里和你玩游戏的可能都是陌生人,大家在一个特定的游戏环境下交流,非常有趣。”一位玩家这样评价杀人游戏。

  据王磊介绍,开业不到一个月,他们这里的会员已经达到700余人,“要是没有世界杯的影响,估计会更多”,他打算用1-2年的时间来培育石家庄市场,因为石家庄毕竟不是北京,但是现在这样快的发展速度,有些出乎他的意料。在玩家构成中,以自由职业者、白领、媒体人员居多,其收入水平处在中等以上水平。

  惊悚游戏花样翻新

  除了杀人游戏外,各类的惊悚游戏,正在高压力的城市生活中诞生。石家庄懿芳达户外健身俱乐部就是一个专门组织其会员参加各种野外活动的组织。其负责人张义匀表示,前几天他们刚组织过一次去蟠龙湖打“真人CS”。这种游戏就是电脑上的“CS(反恐精英)”的真人版,设立警匪两拨,而发射的子弹,是软材料质地的“皮皮弹”。

  “参加这个游戏的有二三十人,枪都是需要参加者自己购买的。一把普通的枪也在450元左右,好的更贵,所以说参加者都是高收入者。”银行信贷人员、财会工作者、公务员等这些高压力高收入人群不少,张义匀告诉记者。

  前几天,他们还组织了一次探洞活动。由俱乐部先联系某个成熟的山洞景点,采点后确定没有危险,然后关掉洞里所有灯,而会员则持手电等工具“探险”。许多会员是第一次在这样的状态下探洞,觉得异常兴奋和刺激。而懿芳达组织的攀岩、蹦极等其他刺激性游戏,也受到了许多会员的追捧。

  而在网络上,以探险和解谜为噱头的“密室逃脱”等小游戏也有很高的点击率,并衍生出许多版本。

  玩家:游戏如人生

  如杀人游戏,这些看似枯燥的游戏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痴迷?

  “人生就像一场搏杀游戏,你永远不知道你会拿到一张什么身份牌。”玩家徐小姐发出了这样的感慨,徐小姐坦言:“喜欢做‘杀手’的感觉,可以主宰其他人的命运,然而,在现实中这是不可能的。”

  而另一位玩家则认为,现在一些流行的休闲娱乐方式,都有其弊端:聚会喝酒影响身体,唱歌又太庸俗,接触这类游戏后,他很快就迷上了。他说,现实生活中,年轻人工作压力巨大,然而能缓解工作压力的娱乐活动并不多见。网络游戏、上酒吧、蹦迪、打牌,对于城市里的白领一族而言,这些消遣方式都比较单调而且只是纯粹的宣泄个人情绪。“杀人游戏”的出现让年轻人又多了一种选择。

  “新闻娱乐化、工作娱乐化、甚至考试也可以娱乐化,现在许多东西都被娱乐化了;而以杀人游戏为代表的惊悚类游戏却反其道而行之,将游戏正式化了———规则非常严密和严厉。现在许多社交上的游戏规则,都被关系、金钱和权力腐蚀了,而你在杀人游戏中,感受到的是绝对的公平和公正。”一位玩家的话,颇有些哲理。

  “我觉得这个游戏提供了一个释放压力的载体,还考验个人的心理素质。”许先生说,游戏中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体验:有被“冤死”的委屈,有“杀手”逍遥法外的暗喜。每个玩家都极力为自己辩护,实际上展示的是斗智斗勇的逻辑判断、口头表达、团队合作等多种综合能力,“看似游戏,又仿佛不仅仅是游戏”。

  心理专家:惊悚游戏过犹不及

  惊悚类游戏自诞生以来,就饱受争议。有人称赞其为减压好手段,有人担忧游戏有暴力色彩。利弊成分各居多少只怕没人能说清楚。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年轻人沉迷其中?是满足征服欲?发泄破坏欲?是缓解心理压力?是考察判断力?

  “这种游戏将人与人之间的斗争,当面化和直接化了。这也许是其吸引力所在。”石家庄市心理医院院长张彦平认为,玩这种游戏的人,一方面是想逃避单调机械重复的生活,另一方面是想在游戏的境界里,达到一种自我实现。

  “心理学上曾经有个著名的感觉剥夺实验,就是将人装在集装箱里,而试验者的视觉、味觉、听觉等感观的感觉降到最低,结果试验者出现了精神恍惚,甚至出现幻觉。实际上,如果在一个长期不变的工作生活环境中,也可能出现这种‘感觉剥夺’的情况,所以,追求刺激,实际上可以避免‘生活单调症’。”另一方面,张彦平认为,在这种游戏中,许多高手掌握绝对的话语权和控制力,这种满足感可以弥补其在现实中缺失的东西。

  而“参与者保持健康心态很重要”,张彦平认为,参与者切莫将现实生活中的上司、与己有矛盾者设为假想敌,通过一遍遍的游戏增强心理怨愤,从而影响彼此在现实生活中的关系。“这种游戏有一定的破坏性,不是建设性的”。

  “杀人游戏等属于心理暗示游戏,之所以受到欢迎,是因为可以达到一种宣泄的目的”,石家庄市政协委员、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蔡茜持这样的观点。蔡茜认为,人的心理压力由缓到急或者由急到缓,落差太大的话,都可能让人在心理和生理上难以承受,甚至造成猝死等情况,“就像特别热的时候不能冲凉水澡一样。”而惊悚类游戏,实际上成为了一个阶梯,让人的压力逐步放松,不至于一下子到底,这和心理学上的“脱敏疗法”类似。

  同时,心理专家也表示,玩这类游戏者往往因为追求游戏的快感和刺激容易沉迷其中,这对培养一个健康的心态是非常不利的。虽然游戏是虚拟的,但是往往人的意识很难在游戏和现实之间划出明晰的界限,过分沉迷此类游戏必将对身心带来损害。另一方面来说,游戏是一个客观的东西,存在就有其合理性,关键在于游戏者的自控能力如何。

  相关链接:“杀人游戏”的由来

  “杀人游戏”是由硅谷归国的

留学生第一次传到上海,而后在一次IT界的媒体见面会上传到了北京,从此开始了它在全国中大型城市年轻人中的传播之旅。游戏在上海、北京、广州等大城市的一些公关公司、IT行业及演艺圈等逐渐成了活跃气氛、交结朋友的一种新方式,并通过网络论坛在一定范围内掀起了一股热潮。

  (本报记者:武岩生)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