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中部地区“十五”发展回顾和“十一五”发展重点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6月23日 09:12 中国经济时报

  ■贾若祥

  一、中部地区“十五”回顾

  (一)在全国GDP中的比重不断下降

  根据全国GDP汇总数据计算,中部地区6省份2000年的GDP总量为19791亿元,在全国的比重为20.4%,2005年的GDP总量为37046亿元,在全国的比重为18.8%,中部地区GDP在全国的比重呈现不断减少的趋势。其中中部地区2000年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在全国所占比重分别为27%、19.3%、19%,2005年为27.2%、18%、17.4%,除了第一产业在全国的比重略有上升外,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在全国的比重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由于中部地区在全国GDP中的比重不断减少,特别是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在全国比重中的下降,致使中部地区在“十五”期间发展过程中整体上落后与东部、东北、西部地区的发展,因此有必要实施一系列政策促进中部地区崛起。

  (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在全国的比重不断下降

  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来看,2000年中部地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7329亿元,占全国的比重为20.6%,2005年中部地区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13184亿元,占全国的比重为19.4%,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长期以来,我国内需市场增长乏力,对于中部地区来说,依靠内需拉动区域增长的难度更大。首先,中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普遍偏低,“十五”期间,中部地区的经济总量及经济增长速度在全国都处于落后水平,居民收入水平低。其次,中部地区农业人口比重大,农业人口作为低收入人口,很难拉动有效内需。

  (三)固定资产投资在全国的比重不断上升

  从固定资产投资来看,2000年中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为5597亿元,占全国的比重为17.5%,2005年中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为13535亿元,占全国的比重为18.7%,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固定资产投资一直以来是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力量,“十五”期间,中部地区的固定资产投资呈现不断增长势头,固定资产投资对于拉动中部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中部地区固定资产投资的快速增长,中部地区的交通基础设施将会得到不断完善,为中部地区崛起提供良好的条件。但同时也应该看到,中部地区的固定资产投资很大一部分投向了能源原材料行业,不仅有可能造成将来的产能过剩,而且也不利于中部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和持续健康发展。

  (四)进出口总额在全国的比重略有下降

  从进出口总额来看,2000年中部地区进出口总额为148亿美元,占全国的比重为3.1%,2005年中部地区进出口总额为415亿美元,占全国的比重为2.9%,整体上略有下降。中部地区既不临近海洋,也不沿边,处于我国“不东不西”的位置,这样的区位不利于中部地区发展外向型经济。当前,出口是拉动我国经济发展的一支非常重要的力量,中部地区在这方面正好处于劣势地位。但是,目前国家正在采取各种措施来开拓国内市场,中部地区这种“不东不西”的区位条件十分有利于开拓国内消费市场,因此,随着国内消费市场的不断拓展,中部地区将会获得更多的发展机遇。

  二、“十一五”期间中部地区发展重点

  (一)加强粮食主产区建设

  中部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为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中部地区的土地面积仅为102.8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比重为10.7%,但是2005年中部地区的粮食产量为14778万吨,占全国的比重为30.5%,棉花产量为176.4万吨,占全国的比重为30.9%,油料产量为1253万吨,占全国的40.7%。“十一五”期间,中部地区要继续加强粮食主产区生产能力建设,稳定粮食种植面积,提高粮食单产水平,不断增加粮食产量和改善粮食品质,促进农产品加工转化增殖。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契机,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原则,重点在“多予”与“放活”两个方面进行有益的探索。探索包括粮食补贴、农机具补贴和良种补贴在内的各种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和增加农民收入的支农措施,并不断加大支农力度,拓展支农范围。在利益共享的前提下,探索建立粮食主产区与粮食销区之间的良性互动机制,调动中部地区的种粮积极性。

  (二)提高能源原材料产业和老工业基地效益

  中部地区矿产资源丰富,是我国重要的煤炭、有色金属、黑色金属生产基地,煤、金、银、铜、钨、铝土等近40种重要或稀有矿产储量居全国第一,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基地。其中中部地区的煤炭储量占全国87.5%,铁矿储量占全国的28.4%,有色金属产量占全国的40.2%。但是,这些产业附加值均较低,排放大,能耗高,而且社会负担重,致使这些产业的效益低下。要提高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水平,变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就要不断延伸产业链条,提高能源原材料产业的效益。首先,要加快解决能源原材料产业的历史遗留问题,减轻企业社会负担,把其逐步纳入企业增值税转型、完善社会保障体制等改革试点的范畴。支持中部地区资源型省份和城市发展新型产业,支持资源枯竭型城市和矿山发展接续产业,尽快实现经济转型。其次,加大支持中部地区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力度,在东北老工业基地实施的一些政策,应适当延伸到中部老工业基地。

  (三)积极培育新兴产业

  中部地区具有较好的产业基础和人才支撑,具有发展新兴产业的基础。而且中部地区人口众多,市场潜力很大。要加强中部地区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与企业的合作力度,建立科研机构与企业之间的良性互动机制,提高科研机构与企业在科技创新方面的积极性。以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为重点,加快发展软件、光电子、电子信息、生物工程、现代中药、新材料等新兴产业。要大力发展旅游业和商贸流通业,促进中部地区区域合作和对外开放,促进中部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合理利用与

和谐社会建设。通过培育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繁荣发展中部地区的旅游业的商贸流通业,不断优化中部地区的产业结构。

  (四)打造重点城市群

  相对于东部沿海地区来说,中部地区缺少特大城市的拉动,但是,目前中部地区已经形成了若干重点城市群(带),如中原城市群、武汉城市群、长珠潭城市群、大运城市带、皖江城市带、昌九城市带等。这些城市群的形成,对于集聚生产要素,实现集约式发展起到重要作用。今后,要依托这些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发展基础较好的城市群,不断作强作大,形成支撑中部地区经济发展和集聚人口的重点发展地区,并带动周边地区发展。

  (五)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中部地区具有联南贯北、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而且能源原材料资源十分丰富,要发挥中部地区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并将其转变为经济优势,就必须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建设干线铁路和公路、内河港口、区域性机场,增强中部地区在全国交通网络中的枢纽地位。其次,加强中部地区内部通道建设。配合中部地区城市群建设,建设重点城市群内部以及重点城市群之间的快速通道,并不断完善县乡道路建设。还有,不断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以充分发挥中部地区粮食主产区的优势,同时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六)加快社会事业发展

  “十一五”期间,中部地区社会事业的发展,要根据中部地区实际,重点加强教育、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减少中部地区公共服务之间的地区差距。中部地区人口众多,特别是农业人口比重很大,因此,加大中部地区的人力资源开发力度,不仅有利于缓解中部地区的人口压力,而且还可以促进中部地区由人口大区向人口强区的转变。要加大对中部地区教育、特别是农村义务教育的支持力度。加大对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以及贫困地区义务教育的支持力度,使这些地区贫困家庭的子女能够享受基本的义务教育。同时,根据市场需求,积极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和培训,不断调整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结构,提高中部地区的人才结构。加大中部地区公共卫生体系的投资力度,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疾病预防控制和医疗救治体系,不断推广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建设。

  (作者单位: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