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报讯 (记者 杨雪婷) “理论和其他国家的经验表明完全市场化并不能解决看病贵的问题,宿迁并没有突破这一点。”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医疗卫生改革课题组负责人李玲昨天告诉记者。
今年4月6日至10日、4月28日至30日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医疗卫生改革课题组两次赴江苏省宿迁市,对宿迁医改后的卫生医疗状况进行调研。
宿迁卫生局局长葛志健曾给出了宿迁医改后的一套数据:从2000年到2004年,宿迁的医疗卫生事业增速全省第一,全省平均增幅76%,宿迁是215%。在全国医疗服务价格持续飙升的大势下,宿迁的医疗服务价格不升反降。以1999年和2004年的数字做比较,市县级医院人均门诊费用由75.49元降到70.19元,下降了7.0%;乡级医院人均门诊费用由37.62元下降到27.84元,下降了26%。
李玲课题组经过调研后发现,在宿迁医疗服务价格不断下降的情形下,医院服务机构的收入却不断增长:宿迁市人民医院2004年收入9000多万元,而2005年上半年,医院的收入就达到6500万元。人均门诊费用、住院费用下降,而医院数量迅速增加、医院收入也迅速增加。如果数据无误,那么医疗需求一定大幅度地持续增长。但是宿迁地处苏北,相对封闭,人口规模相对稳定,外来就诊人数不是很多,医疗需求不可能如此持续大规模地增加。“医疗费用到底是贵了还是便宜了?”报告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
报告从理论上做了分析:“价格降低”和“费用降低”其实是两个概念。老百姓感受到的“看病贵”主要指的是医疗费用,是价格和数量的乘积。而老百姓最能够观察和比较的是价格信息。
医院通过降低单项价格来吸引病人,而对于“量”,由于信息不对称,患者基本只能听从医生的安排。限制得了“价”,限制不了“量”,所以老百姓的医疗支出总额还是不断高涨。而且在竞争的医疗市场上,会出现“医疗装备竞赛” 这也将导致整个医疗费用的上涨,医院的新大楼、新设备、挖人才的不菲费用,早晚要由患者来承担。
商报链接
卫生部:医改要坚持政府主导
今年1月初的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卫生部部长高强表示:引入市场机制不等于“市场化”,不能把维护群众健康的责任推给市场,更不能“民进国退”,形成“卖医院风”。
高强表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我们既要坚持政府的主导作用,加大政府投入力度,承担公共卫生和公共医疗服务的责任;又要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在政府的监督管理下,引导和规范社会资金进入医疗服务领域,扩大医疗服务供给。
宿迁模式
宿迁的医改之路从6年前就开始了,宿迁走的是一条依托市场机制的医改之路——将医院拍卖。
迄今为止,宿迁地区134家公立医院进行了产权制度改革,包括124所乡镇卫生院和10所县级以上医院,形成了合伙制、混合所有制、股份制、独资等办医主体。虽然个别医院和外部公立医院联合,或者有个别外部公立医院在宿迁建分院,目前宿迁地区各个层次的医疗服务机构都已经由民间资本购买或经营,宿迁地区政府已经完全从办医中退出。
杨雪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