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老”福州机场为何陷入困境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6月22日 18:36 经济参考报

  福州长乐国际机场1994年6月动工兴建,1997年6月第一期工程建成并投入运营。据机场知情人士介绍,其投资构成为:省、市政府资本金投入8.1亿元,其中省级财政投入3.3亿元,市级财政投入4.8亿元;使用银行贷款19.5亿元,贷款主要来自日本国际协力银行、国家开发银行、建行、工商行、福州市商业银行等。此外,还使用省财政厅周转金3000万元,并于1998年发行企业债券2.32亿元。1997年6月竣工投入使用时,机场资产负债率已高达70%左右。

  据了解,重组前,其一年的收支情况大体是:年收入1.25亿元左右,包括主营收入和非主营收入。支出分为三部分,一是直接成本,即维持机场正常生产经营的服务费用,每年约8500万元;二是固定资产折旧,每年约1.1亿元;三是财务支出,即偿还银行贷款利息,每年约1.45亿元。收支相抵,每年净亏损2.1亿元左右。

  重组前的福州长乐国际机场为何陷入严重的困境?有关专家认为有以下几点原因:

  一、 对福州地区经济增长和机场吞吐量增长估计过于乐观,强调“超前”但未把握好“度”,投资建设规模过大。该机场设计规模是旅客年吞吐量650万人次,年货邮运量20万吨,并预计2005年就要达到这个水平。但实际情况是,客货吞吐量多年呈原地徘徊之势,预想中的每年百分之二十几的增长率没有出现。具体数字是,1998年211万人次,1999年204万人次,2000年215万人次,货运2000年仅5万多吨,均只达到设计规模的1/3左右。建设规模过大,吞吐量严重不足,导致大量固定资产闲置,机场经常显得很冷清。

  二、 政府资本金投入占总投资的比例偏小,贷款比例过大,造成资产负债率偏高,利息负担沉重,几年下来,企业债务越滚越大。

  三、 经营管理机场的福州长乐国际机场集团公司虽然设有董事会、党委会、行政班子等三套机构,但实际上体制、机制都很陈旧,管理没有真正到位,企业存在产权模糊、主管部门不清、干部管理混乱、政企不分、机关庞大、效率不高等弊病,离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还很远。省、市两级对机场均有投资,但究竟谁对资产负责不清楚。集团公司为正厅级单位,厅级干部由省里和上级民航主管部门任命,处级干部由市里任命,干部管理显得比较混乱。集团公司骨干一部分来自省民航管理局,一部分来自建设时期的机场建设公司,彼此间难以相处,内耗比较严重。


 本报记者:苏杰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