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评论 > 关注我国铁矿石谈判 > 正文
 

铁矿石价格上涨19% 中国钢企为何被动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6月22日 08:52 中国经济时报

  本报记者张娜

  6月20日,宝钢与铁矿石主要生产商必和必拓(BHP)公司达成上涨19%的价格协议,同时澳大利亚力拓集团下属哈默斯利公司和巴西淡水河谷公司也已达成同样的价格协议,这一旷日持久的铁矿石谈判对中国钢企来说是一个无奈的结果。这对中国钢铁行业将产生哪些影响?下半年走势又会怎样?这个结果又给了我们哪些启示?

  整体影响不大

  “最多在企业效益方面有些波动,整体不会影响不会很大”,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经济师范敏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说,既然接受了19%这个涨幅,说明是在中国钢厂能够承受的范围之内。

  “对国内的上市公司会有影响,但影响不大”,中信建投

证券研究所行业研究员曲丽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说, 具体要看一个企业的进口矿的比例是多少,但对持有大量进口矿的企业来说,影响就不大。

  多科德(北京)经济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首席研究员李长安认为,“对那些小的生产低端产品的钢铁企业影响会比较大”。他向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分析,对像宝钢这样大企业影响不是很大,因为生产高端产品的钢企能够很成功地把成本转移到下家去。

  李长安同时表示,这对我国的钢铁产业结构调整来讲未必是件坏事。因为小企业如果承受不了,最后可能面临被并购或者倒闭的命运,这对整个行业的兼并重组是比较有利的。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经济师范敏认为:“从目前我国整个宏观环境看,下半年钢企会处在一个比较稳定的发展时期”。

  曲丽也对这一趋势也持赞同态度。

  反思缘何未考虑“中国因素”

  “我国资源或者说能源类的企业,整体上谈判能力有待加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经济学博士管清友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认为,第一,中国钢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时间短,应对风险的经验不足,谈判的技巧欠佳。第二,目前可参与的、资源类的国际组织不多,不但已参与组织少,而且可参与的也不多。

  管清友分析说,现在已经参与进去的资源类的国际组织,基本上是对话型、协调型的。而同盟型的、协作型的,我国的钢企业几乎没有参与。即使在地区型的活动参与中,我们仍然缺少话语权。

  李长安认为,我国钢铁企业在对外方面协作能力比较差,主要原因是我国的钢企对外部门太多,谈判时各打各的算盘,比较分散,往往被国外的铁矿石供应商所利用,使得谈判时经常处于被动的局面。“这次谈判稍微好一点,但也没有根本解决问题”。

  中国钢企业应增强谈判能力,力争“上游”

  国际合作非常重要,无论是企业、行业协会、还是政府要把注意力转移到这方面。

  政府在这些方面能发挥作用的潜力很大,管清友说,因为中国还是一个刚刚崛起的大买家,面对国际市场的资源类产品价格的上涨,可能还要经历相当长的时间。一方面企业要增加自身的谈判能力;另一方面,政府要考虑通过立法,对资源类或能源类企业进行补贴。

  他进一步分析说,这种补贴不是把国家财政口袋里的钱直接放进企业的口袋,而是要想办法对冲这种风险,掌握国外资源类企业的股权很有必要。

  范敏认为,作为企业,要扩大进矿的渠道;作为政府应应尽量控制投资规模进一步大幅度增加,毕竟对铁矿石的进口压力摆在那。但在目前铁矿石进口速度过快的情况下,政府应有意识地加强这方面的组织管理。“我国在表述对钢铁的话语权方面应加大工作力度”。

  李长安建议,第一,中国钢企在与国际企业谈判时要相互协作,发挥钢协的更大作用;第二,钢铁企业本身,在规模方面要做大做强,增强化解成本的能力,就不怕涨价,而且也有利于增强自身在国际市场上的发言权;第三,钢铁企业要在提高对能源的利用效率方面下功夫;第四,我国的钢企争取向上游发展。

  更多精彩评论,更多传媒视点,更多传媒人风采,尽在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欢迎访问新浪财经新评谈栏目。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