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生活 > 正文
 

早期医疗大势所趋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6月22日 01:15 千龙新闻网

  千龙健康讯 “早期医疗”模式能显著提高乳腺癌的诊出率,而诊出的早晚将直接影响患者的生命。通用电气(中国)医疗集团(以下简称GE医疗)新近公布的数据显示,一期乳腺癌的5年生存率超过95%,约70%的患者可以选择保留乳房的手术,大大提高生活质量,同时患者用于治疗的费用也将控制在平均1万元左右,而四期乳腺癌的5年生存率只有16%,约为一期的1/6,且治疗费用超过10万元。这表明,无症状高危人群的预测、普查、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于挽救癌症患者的生命至关重要,而且将大幅降低医疗成本。一份来自哥伦比亚大学
的卫生经济学的研究也恰恰证明,如果加强“早期医疗”方面的投入,国家用于疾病负担的总费用支出将大大减少,以心血管病为例,中国每年减少的支出将达到290亿美元,占总支出的42%!即便在医疗卫生资源比较健全的美国,这一比例仍然达到36%,为1424亿美元!依靠高科技手段来达成节省大众疾病负担已成为行业共识,许多国家开始着力加强在“早期医疗”方面的投入,并且已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与传统的“诊断、治疗”的看病就医观念不同,GE医疗倡导的“早安心”准确地体现了“早期医疗”的理念,是一套基于“预防、诊断、信息、治疗”四个核心环节的全新诊疗理念。尤其是针对心脏病、肿瘤、女性健康、神经系统疾病,相应的一体化“早期医疗”解决方案可以全面提供在诊治过程中所需的分子生物、影像诊断、治疗等技术和设备,并可以提供全面的综合化信息管理系统。

  “早安心”医疗解决方案的宗旨就是让病患在疾病萌芽期就获得有效的控制,同时积极采取合理措施,减轻病痛,同时减少病患的经济负担。对于医疗机构来说,它通过对癌症等高风险人群进行筛选,以及早期的分子诊断,能够根据每个病患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的治疗方案设计,有利于病患获得及时准确治疗。一方面真正实现造福于民的服务理念;另一方面对

医院来说,也满足其经济化的要求,能够在提高病患对医院的认知度的同时将医疗风险降到最低。

  现阶段,“早安心”医疗解决方案的核心是“早安心”肿瘤解决方案和“早安心”冠心病解决方案。目前,GE医疗在疾病预测方面已进入了分子层面,通过分子影像技术,对一个人进行全方位的检测,再利用分子诊断技术实施检查,真正实现了让患者“早安心”。例如,利用数字化乳腺X光检查可以比最具经验的医生早两年发现乳腺癌,能够直接带来乳腺癌死亡率30%的下降。

  GE全球副总裁,GE医疗集团大中华区总裁陈治博士在昨日的媒体沙龙上表示:“今后的医疗卫生模式一定将从现在的以症状治疗为中心的模式向以预防为主、早诊断、早治疗的模式转变,以早期健康为理念的疾病预防及早期检查将是今后医院收入的重要增长点。以GE‘早安心’为代表的早期健康方案将不仅大大降低个人的疾病负担,还将降低整个社会的医疗成本,减少国家卫生资源支出。”

  当然,从全球来看,用于早期诊断和治疗的医疗卫生资源不够健全,晚期治疗仍占据主要地位,就中国而言,在目前相当有限而且分布不均匀的卫生资源中,更是有90%集中于疾病的晚期治疗阶段。仍以乳腺癌为例,近50年来,西方国家妇女对乳腺进行专科普查已成为体检的常规内容,大大降低了乳腺癌的死亡率,而我国乳腺癌患者发现较晚,临床诊断为1期的不足3成,大多数人都失去了“保乳”手术的机会。也从一方面说明乳腺癌筛查机制有待完善,高危人群对乳腺癌筛查的重要性的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很显然,“早期医疗”模式离不开高技术含量的大型医疗诊断设备,而大型医疗诊断设备本身有很多档次划分,其中中国大陆现有的大型医疗设备的80%属于普及型设备,而普及型设备不等同于贵的设备。GE医疗率先着力开发的高技术,高质量和高性能的普及型产品已经深入人心,为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陈治博士指出,“看病难、看病贵”是中国医疗行业当前核心要解决的问题,而区域卫生规划和社区卫生基础医疗服务的普及刚刚起步,加强“早期医疗”投入将有效降低疾病负担,使更经济型的单病种管理成为可能,而且应该全面倡导全民的健康普查意识,将早期医疗视为健康投资而非单纯消费。面对“早期医疗”设备资源尚不健全的现状,更好地利用好当前的设备资源也很重要,其次对于“大型医疗设备”的区域规划和数量要理性评估,要用卫生经济学的观点,从“规划总量、调整存量、优化增量、提高质量”四个角度,科学规划和部署可用于早期医疗的大型医疗设备,最有效地推进“早期医疗”模式在中国的实践。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