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 > 正文
 

婴儿纸尿裤:小产品贴上大市场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6月21日 14:16 经济参考报

  我国成全球第二大生活用纸消费市场

  “中国的纸尿裤市场刚刚进入发展期,消费需求增长速度惊人。”世界著名生活用纸生产企业美国金佰利公司中国区总裁邵青锋近日在北京说,中国的纸尿裤市场每年保持了60%的高增长率,其中高档纸尿裤的增长率达到270%。

  我国婴儿纸尿裤的市场占有率不足10%

  随着健康理念的提升和消费潮流的更迭,中国的新一代父母正成为纸尿裤的忠实拥护者,传统的尿布片正逐渐被取代。

  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发布的数据表明,全国目前每年新增婴儿约1700万,0岁至3岁的婴儿约为6900万,其中有1000万左右生活在城市,纸尿裤市场的发展潜力非常巨大。

  资料显示,中国600多个城市中,北京和上海两大城市80%以上的婴儿使用纸尿裤,成都、重庆、南京和武汉等城市的市场覆盖率也在40%至50%之间。

  邵青锋分析说,衡量一个产业的市场成熟度,使用量与使用频率是一个重要指标。美国婴儿纸尿裤平均使用量为每天八至九片,而在生活水平较高的我国上海,平均使用量仅为每天四片。这表明婴儿纸尿裤在中国尚处在发展期,远远没进入成熟期,有很大的成长空间。

  从20世纪50年代婴儿纸尿裤问世以来,欧美等发达国家纸尿裤已十分普及,目前,日本婴儿纸尿裤的市场占有率达95%,北美地区达96%,世界平均水平为44.1%,而目前我国婴儿纸尿裤的市场占有率不足10%。

  中华护理学会理事长黄人健分析说,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生活用纸消费市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育儿观念的改变,纸尿裤在中国大城市的市场增长将更加迅速。

  目前,全球生活用纸企业纷纷在中国开设纸尿裤生产基地。位列

世界500强的金佰利也正在积极开拓中国市场。邵青锋说,金佰利目前在中国的投资规模达20亿元人民币,去年仅“好奇”婴儿纸尿裤在中国的市场销量增长了近300%。美国另一纸业巨头宝洁公司中国区负责人也明确表示,纸尿裤将成为宝洁在中国拓展市场的主攻产品之一。

  主要质量问题表现在两个方面

  由于纸尿裤是贴身卫生用品,其质量问题受到更多关注。业内人士认为,我国纸尿裤行业门槛较高,竞争水准也相对高一些。目前,大型纸尿裤生产企业的设备、工艺技术及产品设计先进、合理,对生产过程和质量以及原材料的采购管理严格,产品质量稳定可靠,出现问题的多是小企业。

  专家介绍,一般纸尿裤的吸收材料,是植物性纤维材料绒毛浆,为增强吸收效果和锁定水分,吸收层中还需加入一定量的高分子吸水树脂。由于高分子吸水树脂价格昂贵,一些企业就开始在这方面偷工减料,一些低档纸尿裤的吸收材料甚至采用皱纹卫生纸替代。

  前不久,国家质检总局近期组织对纸尿裤(含纸尿片/垫)产品质量进行了国家监督抽查。本次共抽查了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等七个省、直辖市49家企业生产的62种产品,合格54种,产品抽样合格率为87.1%。

  抽查中发现,纸尿裤(含纸尿片/垫)的主要质量问题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微生物指标超标。本次抽查中有四种产品微生物指标超标。其中有一种产品菌落总数实测值为720个/克,超出标准限值的3.6倍。

  二是渗透性能不合格。本次抽查中有四种产品渗透性能达不到标准要求。渗透性能通过滑渗量、回渗量和渗漏量指标来反映。滑渗量不合格的产品不能较好地渗透和吸收液体;回渗量不合格的产品吸收液体后容易返渗,导致使用者皮肤潮湿、不舒适,影响皮肤健康。

  小产品也要技术创新

  目前,我国纸尿裤行业正处于市场成长期,行业的发展需要一个逐步调整和淘汰的过程。专家认为,纸尿裤生产企业要有科学的管理体系和严格的生产管理,并注重研发,产品质量才能不断提高,才能保证消费者安全使用并达到最佳的舒适,进而实现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专家指出,影响纸尿裤卫生指标的环节包括原材料、加工和贮运过程。影响渗透性能的因素主要是原材料的选用和产品设计。纸尿裤吸水性不好和返渗与原材料有关,也与技术有关,是最体现这个产品科技含量的关键。此外,纸尿裤看似一个小产品,却包含着对人体科学的研究。

  业内人士分析说,国内企业在纸尿裤开发市场上往往投入很大,但对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却不够重视,尤其在产品研发和设计方面几乎是空白。国内企业基本上没有建立起真正的研发中心,即使有研发中心也是为了日常做监控和化验使用,充其量只是个化验室而已。国内企业如果不抓紧时间进行技术开发,等到市场增长速度放慢时,企业现在的一些弱点就会被放大成为致命伤。

  同时,作为快速消费品,终端市场是兵家必争之地。尤其是在婴儿纸尿裤领域,其用户群体(婴儿)的特殊性决定了一个产品最忠实的用户也不过两三年(婴儿使用尿片的周期),因此,必须不断挖掘新的消费者需求。

  本报记者 肖波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