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旱魔促进节水的新尝试
中国西北地区正尝试建立农民用水者协会,以引导农民参与用水管理,促使农民自觉节水。
宋登贵是甘肃省张掖市古浪村村民,也是古浪村农民用水者协会会员。他告诉记者
,当地政府给他家发了一个“水权证”,上面清楚地标明了分给他家的水量。这一水量是根据村里的水资源总量以及他家的田地亩数、人口数量计算出来的。同时,政府还引导、帮助村里建立了农民用水者协会,主要负责给村民分水、收缴水费、维护村里的水利工程,会长由农民选举产生,接受农民监督。每年,他拿着“水权证”到村用水协会购买相应数量的水票,到浇地时,就拿着水票向协会换水,协会组织了专业灌水队为村民灌溉。水票如有节余,可以卖给其他用水多的会员,但价格要高好几倍。
甘肃张掖市是中国第一个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现在张掖市已成立了790多个古浪村这样的农民用水者协会,覆盖了几乎全市所有的村庄,而农户都是协会会员。
中国西北各省区大都干旱缺水,许多河流断流,下游生态恶化。而西北许多地区农业用水占比都达到80%以上,农业用水浪费现象又非常突出,节水潜力大。目前,中国西北许多地区学习张掖这种基层用水管理模式,纷纷成立农民用水者协会,不同的是,有的协会以村为单位,有的以渠系为单位。去年以来,宁夏回族自治区自流灌区共组建农民用水者协会905家,这些协会控制着这些灌区95%以上的灌溉面积。甘肃省张掖以外地区也已成立了500多个这样的协会。此外,新疆、内蒙古等地也都在尝试引导、帮助农民建立用水协会,让农民参与管水。
这种尝试得到了积极回报。“过去是乡村直接管水,管不了也管不好,农民用水浪费大,都是大田漫灌,因为水缺,每次浇水,农民都是抱着能多浇就多浇水的想法,更加剧了用水矛盾,时常为争水发生打架事件。”张掖市王其闸村农民用水者协会会长石江说:“现在,农民用水不再漫灌,而改为小畦灌溉,一些高耗水、低效益作物也没人种了,如水稻、洋葱等。由于有协会组织灌溉,用水透明、公平,水事纠纷也少了。”
张掖市甘州区水务局局长卢学银介绍,拥有50万人口、108万亩耕地的张掖市甘州区,在全区所有村庄建立农民用水者协会后,每年要少从流经当地的黑河引水约3亿立方米。水事纠纷从过去每年1000多次下降到了现在的400多次。过去,村一级水利设施少有人维护,容易损坏,现在有农民协会管理,农民也更加爱惜,每年可减少数十万元的维修资金。
农民用水者协会的建立也是中国治水思路转变的一个重要表现。张掖市水务局副局长刘国强说:“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中国水利部门基本上是以工程措施来应对水资源问题,兴水利、除水害,而水资源管理却被忽视。现在,水资源管理又逐渐成为水利工作的重心,工程水利逐渐向资源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各地尝试建立用水协会,正是为了加强基层用水管理。”
本报记者:朱国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