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90平米的理想家园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6月19日 03:22 中华工商时报

  笔者的一个朋友,在二环附近买了套建筑面积160平米的房子。前不久笔者去看望他,这位朋友说,他准备再过几年将房子卖掉,到一个他看中的区域买一套80或者90平米左右的房子居住。

  他看中的区域,确实是北京城的精华所在,但是笔者不理解他为什么要换一套面积更小的房子。他解释了几条原因,比如房子大了打扫不方便等,似乎也没有多少说服力。

  这次拜访不到一个月,中央和有关部门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措施接踵而至。5月17日,国六条出台;5月29日,九部委15条出台。其中九部委意见规定,自6月1日起,新审批、新开工的商品住房,套型建筑面积90平米以下住房(含经济适用房)面积所占比重,必须达到开发建设总面积的70%以上。

  事情就这么巧。笔者的朋友刚刚表示要换套90平米的小房子,9部委就规定今后建房子,90平米以下的要占70%。

  难道90平米有什么特殊的涵义吗?

  笔者上网查找,果真找到了一份资料。资料说,从一些发达国家的住房状况看,住宅面积平均超过了100平米,但到了110-120平米后户均面积就不再上升,还倒退回来,回到80-100平米。由此推测,80到100平米这个区间,是比较经济、合理、适用的。

  笔者并不了解这些发达国家的户均住房面积,是在一种什么样的条件下,从120平米退到90平米。但是笔者相信,这种状况对中国

房地产市场是有参考价值的。中国的户均住房面积,很有可能会重复这样一种发展趋势。

  原因至少有以下3条:

  其一,一个家庭的居住面积,有一个合理的数值。虽然小了不好,但也未必越大越好。如果一个家庭只有两个人或者3个人,住在200平米、300平米甚至500平米的房子里,就会显得空空荡荡,不一定舒服。

  其二,随着社会的发展,住房的私密性增加,每套房子的居住人口在减少。

  中国人过去的传统,讲究几代同堂,讲究客人来了住在家里。这样的传统虽然热闹,也相应削减了个人的私密空间。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情况也在出现变化。客人来了,住到附近的宾馆,在城市里面已经习以为常。而老人和子女,更多的是分开居住。也有子女,买了相邻的两套房子,一套自住,一套给父母住。这样既可以就近赡养老人,也照顾了自己的隐私,两全其美。不但老人,甚至保姆都有了新的安排。国内有些小区,专门设有保姆的单身公寓。保姆就像上下班一样,白天在雇主家做工,晚上回到自己的公寓。这样双方互不干扰,都拥有属于自己的私密空间。

  私密性的增强,带来的户均居住人口的减少,对户均住房面积当然有很大的影响。

  其三,人类群居的习惯,对住房面积也有压缩的功效。

  虽然私密性增强了,但是人类毕竟是群居动物。这种群居的要求,反映在住房上,就是要做到一点:感觉得到邻居的存在。如果一个家庭,居住在一套房子里,因为房子的面积太大、或者离其他房子太远,从而感觉不到邻居的存在,孤独感就会出现。所以,一套房子,既要保证居住者的私密性,又不让主人感觉到孤独,让主人清晰地感觉到邻居的存在。也许90平米的房子,能够恰当地满足这样的功能需求。

  对于九部委出台的90平米住房这个限制,很多开发商的第一反应就是反对,然后想办法反制、化解。本报的相关报道,列举了开发商的种种反制手段:比如,在户与户之间预留可拆墙,买的时候是两套房子,墙一拆就成了180平米的大房子;再比如,将90平米以下的住宅建成5.8米层高,预留装修跃层空间;再比如,将一套大房子分解成两个或者三个产权,进行“伞式”销售。

  以上反制手段,看似聪明,实则逆市场需求、逆国家政策而动,结果当然是凶多吉少。开发商现在要做的,应该是围绕90平米住房,做周到的市场调研、细致入微的

户型设计,以期赢得更多消费者的光顾。

  也许用不了多长时间,人们就会发现并接受这样一个现实:90平米,是大多数中国人、大多数中国家庭的理想家园。

  (19G7)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