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供矛盾”已经敏感到,只要商家有关店举动就会引发供货商“草木皆兵”。这也难怪,本身零售商与供货商就是一根神经。
近日,苏果超市开始了对在合肥的23家加盟店的升级整合。刚关闭店门,就牵动了消息灵通的供货商上门追债,而苏果也确实触痛了神经这头儿的供货商。
据了解,此次闭店整合过程中,苏果只能支付供货商70%左右的货款,而剩下的须以超市内的其他存货来顶替。有些供货商气愤地表示,“给我们这些存货有什么用?”的同时,也有一些供货商知足地认为,比起“人去楼空”这样已经很负责任了。
话说回来,苏果超市的此次关店调整与近两年来发生的“普尔斯马特卷款外逃事件”和盛兴购物中心的迅速倒闭比起来,可谓“小巫见大巫”。由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型后渠道商占据着先天优势,供货商便总是以弱势群体的身分,被伤害着。零售企业的种种动作关乎着他们的资金链条和生死存亡。
国家有管部门去年就酝酿出台的“零供交易办法”至今依然没有音信,而有关专家提出的“强制保险金解决零供矛盾”等的课题也在业内争议颇多,至今尚无定论。
据说,盛兴的老板寸圣荣在企业危在旦夕的时刻,曾经和一位被拖欠货款的供货商这样说,“今年你倒小霉,我倒大霉。”其实,零供拥有同一根利益神经,在有关部门的政策条款和专家学者的学术论述中找不到的答案,也许可以从对方身上找到。
张晓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