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7月1日,我国正式对饮料、调味品、饼干等十类食品执行QS认证。但是QS认证并没有使消费者感到更有安全保障,因为仅在食品行业中,就有QS认证、HACCP认证、绿色食品认证、有机食品认证、ISO认证、GMP认证等众多形式,五花八门,让人很难看懂。认证的泛滥已让消费者对认证标识产生“审美疲劳”,于是多数消费者望“标”兴叹,并不太关心有无认证标志,而是凭经验选择一些知名品牌的产品。
无独有偶,笔者在与一些企业接触时,发现他们对要通过多种管理体系的认证也感到十分苦恼。如苏南某民营涂料企业,成立时间不长,生产规模不大,人员十分精干,经营者在产品质量管理、品牌打造方面肯下功夫,先后通过了ISO9000产品质量体系认证和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今年,该厂ISO9000和ISO14000都要进行复审。另外根据国家认监委的规定,室内装修用的溶液型木器涂料需进行强制性标准认证,即“3C”认证,并且质检机构认证、环境标志认证也已提上议事日程。对此,企业经营者十分无奈,对于企业来说,每一项认证都是必须进行的,但是如果每项认证都单独进行,人力、财力、时间上都不堪重负。
这个案例并非个别现象。近年来,不少企业经营者都感叹,现在企业要参加的认证名目越来越多。不能否认,这些认证在改善产品质量、提升管理层次方面是卓有成效的,但是,由于每个体系的认证都是由不同部门组织的,每迎接一次认证以及此后的复审,企业都要忙前忙后好一阵子,其中不少是重复劳动,既浪费时间又浪费精力,而且花费不菲,不要说是小企业,就是大企业,也深感头痛。同时,这些认证虽然有着不同的侧重点,但是不少内容是相互交叉的,认证的程序和方式也有很多相似相通之处;ISO也好, 3C也好,尽管在内涵和承诺对象上各有所指,但目的是同一个:就是在同一个企业中建立起一套科学、规范和程序化的管理体系。而一个企业的管理体系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有机整体。这就注定了各个管理体系之间无论是内容和形式,都会有很大的交叉和相似性。比如ISO14000某些标准的框架、结构和内容的制订,就采用了ISO9000中的某些标准。此外,目前社会上认证机构太多太乱,资源十分分散,一些机构为了争 抢业务,随意地降低认证标准,使认证成为一种形式,也引起了企业的反感。
为此,笔者建议,首先,变多套认证为“整合认证”。本着科学实用、简便易行的原则,以保障消费者安全消费为前提,在继承传统经验的基础上,加强探索创新,建立统一、权威的认证标准体系,使用明白、统一的认证标识。其次,改多头认证为统一认证。政府应加强对认证机构的管理,对众多大同小异的认证机构进行整合,把多头认证、多头管理变成统一管理,使分散的资源得到合理的配置,提高工作效率,重新树立认证的权威性。第三,改收费认证为免费认证或只收少量费用。认证机构应是公益性的,不能把认证商品化。目前一些发达国家的认证就具有公益性,以美国为例,认证机构不向生产者收取任何认证费用,政府拨款负责认证机构的运营。第四,变“终身”认证为“有效期”认证。认证不能搞终身制,应设定认证有效期,并定期对认证产品进行抽查检测。
江苏省苏州海关:龚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