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暴利,一条不归路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6月15日 08:18 中国质量新闻网

  商界人士可能会对这个标题摇头,尤其是那些搞策划和销售创意的。前天,一位企业家用赞赏的语气对我谈起某“策划大师”的杰作。D城一种奶粉长期积压,老板几乎愁死,于是恭请大师相救。大师抬手只做了两件事。其一,将奶粉易名为“某某素”;其二,将每袋“素”的价格由十几元钱涨到70元,结果购者如云。讲故事的企业家说:“我现在就吃这个呢。”问他好吃吗?回答是一股子淀粉味儿。不过人家大师说了,高级“素”都这样。

  他吃他的,咱聊咱的。前不久,北京消协对64种牙膏进行比较实验,结论是1元和23元的牙膏品质差不多。而人人都离不开的药品,暴利的阴影就在头顶盘旋。有的药品开价70元,成本仅3元。最神的是,近日有关部门调查,发现北京市多家三甲

医院正在狂卖一种名为“青春神药”的东西,每疗程售价18480元。据专家讲,实际上这是一种“人胎盘组织液”的普通药品,原价仅为240元。“组织液”变“神药”,一家伙涨了77倍!一位受害人说出一句经典的话来:越是害人的,价格就越贵。

  形象地说,暴利活像市场上的“牛二”,别瞧他一副醉醺醺模样,走路晃着膀子,心里明白着呢。奇怪得很,人们虽感畏惧,却总忍不住往他身前凑。显然,这厮的得逞,首先拜托中国消费者的不够成熟,那种“买涨不买落,就高不就低”的从众心态始终影响着消费主流。一位摊主曾经透露窍门:一件衣服七八元,摆在摊上没人问。可是先涨到80元,再还价到60元。您放心,东西稳稳出手。在这方面,大老板和小摊贩的素质没有差别,他们非常乐意给消费者挂上一个“冤大头”的金牌,而我们却举着金牌四处炫耀。

  通常,凡是暴利商品,一律编造新名词,挂靠高科技,增强神秘感。还有一条,具备极强的针对性——到干休所卖的是保命长寿药;在年轻人扎堆儿的地方,靠包装西方名牌趟路;讨小孩子欢心,当然“玩”字领先。对待女顾客,更好办了,美丽是无坚不摧的超级“武器”。中年人不好骗,那就跟他们玩深沉,先从似知非知的国际形势开始吧。所以,一见到嘴甜似蜜、令人眩晕的以及冒充大尾巴鹰的,咱们赶紧“三十六计走为上”。

  还有,暴利爱好者都喜欢卖弄嘴皮子,在宣传上不惜重金。尽管有《广告法》管着,但他们特别擅长钻空子、穿篱笆,从你最意想不到的地方,以你最难以想象的亮丽形象出场。由于他们出手大方,往往受到媒体欢迎。火借风势,风助火威,因而具备更大的欺骗性。在这里,我们拜托媒体,坚守自己的道德底线,让消费者为你的错误“买单”,实在说不过去。此外,消费者面对诱惑,不可轻易动凡心。假如有人向你推销

保健品,一块香皂卖160元,并声称能洗掉手上10年前的细菌,而且英国女王一直在用,你买不买?这时,只需通过冷静计算即可得知,这个价格能买一小箱名牌香皂呢。更何况,用一块香皂和女王套近乎,未免滑稽。接下来,回绝自然是理直气壮的了。

  表面看,换脸涨价的策划可使企业“起死回生”,甚至掀起个把销售高潮,也能创造出一时“辉煌”。但真相大白之日,就是你的葬身之时。就像年前市场上热卖的“金书”,成本几百元,售价却上万元。猫腻一朝被揭穿,立即无人问津。我敢说,在暴利爱好者当中,没有一个敢“玩”品牌的。因为他们不傻,深深懂得“三代出不了一个‘贵族’、一晚上能出两筐‘暴发户’”的硬道理。但他们不明白,恋上暴利,就等于踏上一条不归路,而且一条道走到黑,再想掉头,甭想。

作者:林 鸣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