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暴跌不是“温水煮蛙”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6月14日 00:54 北京现代商报

  股市出现下跌的时候,投资者一般不会对缓缓阴跌行情感到恐惧,却对暴跌行情感到异常恐惧,因为,阴跌时每天的跌幅小,而暴跌时却能出现跌幅巨大的K线走势。与心理感觉完全相反的是,阴跌比暴跌更加可怕,对投资者的伤害也更深。遥遥无期的阴跌调整,总是逐步摧毁投资者的信心、耐心和财富。长时期、连续性的阴跌走势,使得投资者好似温水煮青蛙一般,在不知不觉中越陷越深,等警觉时,已无法自拔。而暴跌则是空头能量的集中释放,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缩短调整的周期,而且暴跌容易引起投资者的高度关注,并采取相应的
措施回避风险,从而将损失降低到较低水平。

  从1997年至今,沪综指出现11次单日下跌百点左右的暴跌行情,11次暴跌之后的第二个交易日全部是阳线。除了上周三的暴跌以外,以前的10次有8次引发了反弹或反转行情,只有两次出现持续性下跌走势。这说明暴跌本身并没有投资者想象得那么“恐怖”。

  通过统计还发现:股市中大多数的历史重要底部竟然是在股指暴跌中产生的。比如:1994年324点的历史大底,是上证指数在8个月不到的时间内由1044点暴跌到325点,跌幅接近70%时诞生的;1996年年底股指在4个交易日内暴跌了350点,但止跌企稳后出现大涨70%以上的牛市;1997年至1999年指数在1000至1100点之间成功构筑了5次底部,全部是在股指暴跌时产生的,其中最后一次暴跌中孕育出“5·19”大牛市行情;2001年10月股指在几乎垂直跳水到1514点时,才出现利好消息刺激下的中级反弹行情的;2002年上半年的行情也是在大盘急速跳水中诞生的,行情发动前股指曾在13个交易日内暴跌400点。2003年的“1·14”行情是在股指急速暴跌击穿了前期历史性低点1339点,到达1311点后才爆发出来的。2003年11月的熊市终结点也是因为暴跌才创出近年来的新底1307点,之后大盘才展开5个月的升势行情。这些情况说明暴跌并不可怕,有时暴跌不仅不是灾难,还是一次难得的机会。

  股市中有句谚语:“不要在大涨之后买进,不要在大跌之后卖出。”虽然,这句谚语只是一个笼统的概念,但是其理论基础是正确的。股市中的上涨过程是投资者盈利的有利时机,但同时也是风险的积聚过程;而下跌的过程使得投资者遭遇损失的同时,也是市场风险释放的过程。特别是在暴跌之后,投资者更加不宜过度看空。

  暴跌使得市场做空力量得到充分宣泄,一旦遇到新资金重新介入或有新的题材配合,股市就会借题发挥,展开了一轮快速反弹行情。或者当引发暴跌的利空消息得以消化之后,也会出现强劲反弹。因此,投资者不必畏惧暴跌,相反在股市出现暴跌后容易出现的短线机会。

  大时代投资 王瞬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