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贫困山区县靠什么撬动县域经济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6月09日 09:02 中国经济时报

  ——四川旺苍发展县域经济调查

  地处大巴山深处的四川旺苍,是一个纯山区县,又是著名的革命老区县和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县。和全国其他山区县一样,在发展县域经济过程中都面临同样的一个难题:农业“造血”功能差,工业基础薄弱,资金短缺、人才匮乏,除了资源还是资源。怎样打破这些制约山区县域经济发展的“瓶颈”,旺苍县探索出了一条推动山区县域经济发展的新路子
: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大力实施项目拉动、龙头带动、城乡互动,发展特色经济。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部部长张军扩在旺苍调研后评价说,旺苍县为全国山区县域经济发展闯出了一条新路,其经验应在四川乃至全国推广。

  ■本报记者韩清华肖建斌

  旺苍,一个不靠江、不靠海、不靠边的国家级贫困山区县,要促进县域经济又快又好地发展,靠什么为发展动力?又是如何破解山区县域经济发展难题的?

  近日,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深入四川省旺苍县农村、工厂,实地调查采访,见证了山区旺苍县域经济发展的实践。

  45万人口的旺苍县,2005年GDP达到20.5亿元,增长13%,比2002年增长40.6%;工业增加值达到5.4亿元,比2002年增长108%,3年翻一番;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956元,比上年增长8.8%;城乡居民储蓄余额达到15.7亿元,比上年增长19.2%;财政收入达到1.34亿元,比上年增长22.1%。

  在四川川北经济版图上一度沉寂的旺苍县,如今成为了投资的热土。

  工业突破:形成新经济增长极

  “工业是富民之源,强县之本,工业化是牵引农业产业化、推进城镇化、加快现代化的主动力。”旺苍县县委书记邓光志如此阐述贫困山区县域经济的发展内核:旺苍始终把工业强县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核心战略。

  谈到发展工业的思路,邓光志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加快工业发展的重要方法是项目支撑,引导产业集聚。其内涵是“大抓项目、抓大项目;大抓整合、抓大整合;大抓环境、抓大环境”。

  在谈到如何落实工业发展时,旺苍县县长郭集中这样告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大企业、大集团是整个工业的脊梁,没有一批支撑作用明显的大企业,工业强县就无从谈起。‘十一五’期间,旺苍县要竭尽全力培育销售收入超10亿元、5亿元、1亿元的大企业、大集团,增强其对工业经济的支撑和带动作用;同时,利用先进技术改造传统产业。”

  2003年以来,旺苍大力扶持了一批企业规模扩张,培育新增亿元以上企业3家,5000万元以上企业6家,1000万元以上企业12家。

  据记者了解,今年,旺苍以项目为龙头,加快了大企业建设步伐,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突破:

  一方面,以“三百工程”为核心的一批重点项目进度加快,120万千瓦劣质煤坑口电场和100万平方米石材项目前期工作进展顺利;150万吨旋窑水泥项目已与浙江华伦集团正式签订协议,今年6月1日已进场,并开始设计。

  另一方面,环境“催生”了一批意想不到的项目:新建的鑫阳再生能源今年的订单已达到4000万元,三星木业今年产值有望达到2000万元,育星香猪深加工、温馨布业、泰丰酒业等工业项目如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到2010年,旺苍将培育年销售收入超10亿元的企业1户,超2亿元的企业3户,超1亿元的企业5户以上,超5000万元的企业不少于8户,新增规模以上企业25户。

  园区是承载项目的平台,孵化企业的机器,打造县域经济增长极的重要基地。

  产业园区中简单的企业集中不等于产业集中,也不等于产业集群。仅有规模是远远不够的,从布局区域化、联动市场化,再到协作社会化,才能走好集群化发展的道路。

  旺苍工业发展取得成效的重要原因在于因地制宜、因产业制宜,规划出4个特色工业园区,对工业资源进行合理整合。“2006年,旺苍将继续完善工业园区规划,提高政府对工业园区的服务,充分发挥聚集作用。”旺苍县县委书记邓光志说。

  按照高起点、高标准、大手笔的要求,旺苍县一批园区轮廓初现:围绕广巴

高速公路、省道202线等经济走廊地带和中心城镇,在“十一五”末将建成卢家坝、嘉川、东河、黄洋四大特色工业园区。

  目前,旺苍县已形成了五大产业集群——能源产业集群、建材产业集群、农副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冶炼产业集群、

化工产业集群。

  农业破题:延伸新经济增长链

  旺苍县农业天生弱质,弱质农业如何昂起头颅?

  旺苍县决策者的思路十分清晰:农业要突破,就必须转变“就农业抓农业”的传统思维定式,坚持用工业的理念抓农业,创新土地流转机制,精心打造农业园区,大力发展“工厂化农场”,按照建龙头、带基地、兴产业、富农民的思路,大力实施龙头带动,以工促农,打造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强大增长链。

  在采访中,旺苍县分管农业的副县长黄燎告诉记者:“有关农业破题,旺苍县经验有三:一是培育农业产业基地,建设原料车间;二是做强龙头企业,扩大加工车间;三是转变农民身份,培养产业工人。”

  在培育农业产业基地,建设原料车间方面,旺苍的做法是,运用规模经济的理念,按照整体推进、连片开发、综合利用的原则,分别引进了省级产业化龙头企业成都桃园公司,米仓山茶叶公司、旺苍茶叶公司两家茶叶龙头企业,采取租赁和买断农户土地使用权的方式,分别建起了万亩果草畜生态农业示范园和万亩茶草畜生态农业示范园。带动了农户发展生猪、肉羊等特色畜牧养殖,让农民得到了实惠。目前,园区水果基地规模已达到了8000多亩,茶叶基地规模达到了2万亩。

  在做强龙头企业,扩大加工车间方面,该县运用了市场化机制,引进业主和龙头企业,采取了“龙头+基地+农户+产业”的模式,实施农业突围。

  首先旺苍县以创新土地流转机制支持企业发展。将农户土地使用权以项目建设期每亩每年300元、投产期每亩每年550公斤稻谷的市场价为租金标准租给龙头企业,在农民获得长达50年土地收入的同时,企业因拥有土地使用权进而获得了项目安排上的主导权。

  二是创新利益联结机制推动企业发展。龙头企业成片租赁农户土地后,以产业主体的身份,对原土地承包户进行系统、无偿的技能培训,然后将租用土地倒包给原土地承包户,农户按照技术规范和公司要求发展优质水果,生产成本由公司承担,投产果品由公司统一销售,农民按公司规定的果品产量领取务工工资,这种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从制度上激活了农民与企业双向推动企业发展、共同建设农业园区的内动力。

  三是创新产业联动机制促进企业发展。引进循环经济的理念,按照农业生态学规律,积极探索果—草—畜—沼—肥—果的立体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培育本地业主发展规模养殖,同时对粪便实行沼气无害化处理,再将产生的有机肥施于果树牧草,基地原料得到了循环利用,生物链条得到了明显优化,农产品生态品位得到了大幅提升,带动了观光农业的发展,实现了生态、经济、社会效益三赢。

  在转变农民身份、培养产业工人方面,该县依托农业园区发展,让农民进园区务工,使农民摆脱了土地的束缚,促进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

  农业的突破,使旺苍产业链不断延伸。目前,全县已形成了“果(药)-草-羊”、“茶-草-猪”、“果(药)-草-猪(羊)”的产业布局,茶叶、林果、中药材、畜牧业四大支柱产业链已形成,强力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增加了贫困农民收入。

  资源整合:转化新经济增长点

  如何利用资源抓深加工,跳出资源抓产业,将资源优势变成资本优势,旺苍县已把资源整合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据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了解,旺苍县在资源整合上主要做了四方面的努力:整合自然资源、整合项目资金、整合旅游资源、整合人力资源。

  整合自然资源,实现了对矿产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了资源型产品的附加值。

  自然资源优势在旺苍得天独厚。旺苍矿产资源优势突出。已探明的煤炭储量达2.52亿吨,品位高,极具开发价值,旺苍是四川四大产煤县之一。

  “自然资源整合”并不是简单地关掉小矿山,也不是大矿山“吃掉”小矿山,而是通过“关小井、建大井”,发展非煤产业,拉长产业链条,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和经济优势。

  整合的结果是:煤—发电—电解锰(硅)冶炼,煤—炼焦—化工,煤—发电—粉煤灰—水泥—余热发电等循环产业链条不断延长,扩大了水电、农副产品加工业的比重,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目前,已形成了安全生产、环境保护与生态工业的良性循环,旺苍县域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

  整合项目资金,做大了投入总量,放大了项目资金使用效益。

  针对贫困山区自然条件差、扶贫开发成本高的实际情况,旺苍大胆改革传统的投入机制,将有关方面的项目和资金有机捆绑起来,统筹使用,整村连片推进,集中力量打造亮点,实现了“捆”与“被捆”的双赢:

  通过扶贫项目与涉农项目和社会事业项目的捆绑,该县已累计安排各类项目资金2506万元用于扶贫新村建设,相当于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的3倍。

  通过项目投入和农户投入的捆绑,带动了农户使用自有资金,广泛吸纳了民间闲置资金,增加了对新村建设的投入。

  整合旅游资源,形成了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

  旺苍最大的自然禀赋是山、是水、是绿色,境内自然风光优美,革命遗址和历史古迹甚多,是旅游资源大县,

  近年来,旺苍按照“打造精品,突出特色”的思路,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旅游业发展。目前,全县已启动了鼓城山——七里峡国家AAA级旅游区、龙潭子国家级地质公园、鹿亭温泉休闲度假旅游区等多处景点建设。

  整合人力资源,提供了贫困山区跨越式发展的保障。

  旺苍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实施“人才工程”。通过整合各类教育培训资源,培养了一批农村经济发展的致富能人、农业科技人员和有较高素质的基层干部人才,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培养吸引了一批经济管理人才,推进了产业化经营和民营经济的发展;吸引了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回乡创业,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新生力量;建立了人才激励机制,许多党政干部和事业单位专业人才沉到了农村,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带动者。

  实施资源整合战略,其实质就是形成竞争力强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和比较效益。

  在“十一五”期间,旺苍县已勾画出了宏伟蓝图:建成川北山区工业的重要增长极、四川省能源基地,同时建成川北地区工业强县和县级市。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