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此“学术自由”非彼“学术自由”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6月09日 09:02 中国经济时报

  ■雪里埋

  2004年,当丹尼尔·贝尔(中文名贝淡宁)决定接受清华大学的聘请讲授政治学时,他的西方同行个个惊诧得目瞪口呆:“你是不是疯了?”当时,这位被西方学界公认为“社群主义的新生代代表人物”的加拿大籍政治学教授正在香港任教。同行们都清楚,香港不仅学术环境宽松,且收入丰厚。贝淡宁起初也有担忧,认为“来北京是个很大的挑战”,已
做好“忍受政治上限制”的准备。然而,两年之后,这位西方学者彻底改变了他的成见,认为“中国的学术自由让人吃惊”。(见6月7日《中国青年报》)

  显然,贝淡宁先生对于中国“学术自由”的称赞是身体力行之后的由衷之言,而非恭维之语。说实话,他的“吃惊”,也让我备感“吃惊”:难道中国的学术自由真的到了“让人吃惊”的地步?不过,冷静细想也就释然了。原来,贝淡宁所谓此“学术自由”,并非彼“学术自由”。

  首先,不得不说,贝淡宁之所以“吃惊”,就在于他本来对于中国有一种先入为主的成见,还保持着上个世纪的意识形态思维,对中国高校的学术自由期望很低。比如,当有个学生邀请他参加清华的一个关于民主话题的沙龙,他马上联想到“这会不会是个陷阱”并断然拒绝;而当他听有个学生自我介绍是“中央党校”来的时,马上怀疑他是不是共产党派来的间谍,甚至特别留心观察其面目表情。以至朋友笑话他疑神疑鬼。这样一个贝淡宁,当他耳闻目睹了中国社会的开放与进步,亲身感受了高校里边超乎他想象的“学术自由”氛围,会感到“吃惊”也就不难理解。

  贝淡宁所讲的“学术自由”,更多的是相对于他曾有过的“新加坡经验”。当他在新加坡国立大学教书时,系主任要看他的阅读书目,并告诉他“应该”多讲什么,少讲什么;当他在谈论政治上敏感的内容比如马克思时,课堂上就会来一些特别的人;而当他引用本国的政治来说明观点时,学生们就保持沉默。而相比之下,在中国研究政治哲学更为自由,没有搞过什么教案审查,课堂讨论学生也很自由踊跃,这样的自由难免让贝淡宁喜出望外。

  但贝淡宁提到的种种“自由”现象,不过是“学术自由”的起码要求和基本条件。这样的“学术自由”比起思想一统天下的“学术不自由”当然是进步,但比起真正的“学术自由”就相形见绌多了。

  而贝淡宁所谓的“学术自由”的内容,也是可疑的。比如,对清华4位博士生进行论文答辩,贝淡宁说“我没有为难他们”,因为他想起了自己的博士论文答辩。当年他在牛津大学的博士论文答辩,只有两位评审在场,其中一位还是其老乡,但他硬是没通过答辩。以至于后来半年,他一直在修改博士论文,而这篇论文也成了他的成名作。也许贝淡宁认为中国高校论文答辩轻轻松松、流于形式,也是一种“学术自由”。但是,这其实和“学术自由”无关,而事关学术规则和学术尊严。对于“硕士生满操场,博士生满礼堂”的现象,不知道贝淡宁会不会认为是“学术自由”的滥觞?

  不得不说,贝淡宁对于中国“学术自由”的认识是流于表面的,而没有触摸到教育体制上的“不自由”。当然,这对于一个老外来说,是有些强人所难。但我想,至少他所谓的“学术自由”,罢招硕士研究生的贺卫方教授,闹出“德怀门丑闻”的朱苏力院长,以及愤而出走的清华教授陈丹青,都是难以苟同的。众所周知,学术自由的前提条件就是,高校的独立自主。高校的独立自主,即意味着大学作为社会组织的一种形式,与政府权力保持着足够的距离,享受相当程度的自我治理、自我发展的权利。在这个基础上,教授的学术自由,不仅意味着学术研究的自由、发表学术成果的自由,更重要的是在学校治理的自由。而现有的高校管理机制,最大的问题就在于学术行政化,学术管理与行政管理合二为一。行政手段代替了学术竞争,学术逻辑让位行政思维,外部权力主导了教学资源的分配。如此体制下,遑论“学术自由”?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大概“学术自由”也是如此。而入乡随俗的贝淡宁,似乎对耳濡目染的“学术自由”非常满足,欣然接受。比如他现在已习惯称呼同行为“老师”,而不像西方学者那样直呼其名。他也不再保持牛津那样的方式,“把对方撕成碎片”,他会像中国同行一样,在对方发言结束后委婉地“补充几句”。贝淡宁以此为“学术自由”,以至于乐不思蜀。他之所以“不识自由真面目”,大约是“只缘身在此山中”吧。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