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上实发展卢铿:创意地产不仅是只造一个建筑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6月08日 23:54 东方早报

  这两年创意产业受到高度重视,2005年上海把“发展创意产业”写入了2005年政府工作报告,同时确定了九个以创意产业为主导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上海的创意产业方兴未艾,作为创意地产的倡导和先行者———上实发展会给业界带来哪些经验和理念,上海东方早报记者采访了上海实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卢铿。

  早报记者:您如何看待上海创意地产的发展?

  卢铿:创意产业在中国是个初生儿,它需要很多人前赴后继。在2003年以前没有人提出这个问题,2004年有个别媒体报道,2005年上海开始重视创意地产,把“发展创意产业”写入了2005年政府工作报告,讨论的也慢慢多了,2006年春节特别大力报道,为什么?这是因为我们已经到了不得不创新的时候了。中国有一些公司是比较注意创新的,但是我们民营企业大部分都缺乏这种意识,像浙江80%的中小型企业几乎完全没有开发新产品,全省产品的更新期在两年以上的占55%,大多数产品都是靠模仿而生存。

  大家现在都说21世纪是亚洲世纪,亚洲有两大国,第一是中国,第二是印度。有人提出观点,印度会超过中国,为什么?因为印度这个民族教育比中国好,他是英国式教育,最重要是创新成果比中国好,创新机制比中国好。中国如果沦为一个世界工厂的话,那是很不好的,这意味着我们要消耗大量本来就缺少的资源。所以只有引导开发中国人民的智慧,这才是真正的资源。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我们错过的历史机遇太多了,我们一定不要再错过今天创意产业崛起这一极其重要的历史机遇。

  早报记者:现在上海鼓励和推进创意文化和创意产业,相应的创意地产也在发展。是不是我们可以这么理解:创意地产是一朵花,

开发商种下种子,营销公司等等机构浇水,入住的业主是园丁,最终使这朵花开放?

  卢铿:我更愿意把创意地产比喻成一个舞台。开发商搭建这个舞台,和社会各个部门一起拟定剧本,社区居民和外界的人员一起来演出。我们提供的是两样东西———舞台和剧本,创意地产不仅仅是说我造了一个建筑,它需要有很多的文化活动和艺术活动,最终来形成整个的创意氛围。

  早报记者:上实发展在创意地产上做了哪些努力?

  卢铿:上实的海上海是一个全新的地产概念,现在看来海上海有很多成功经验,但是也有一些遗憾的地方,它只有非住宅部分贯彻了创意概念。要说的是上实作为一个国有企业,花这么大精力去营造创意地产,是值得庆贺的。当然不是所有的人都会肯定它,但是我们当时创办时,是希望有一半人支持,一半人判断,而不要一味地扼杀它。

  我们现在在做的另外一个创意地产项目是杨树浦路上的“上海十七场”,以前是纺织厂,我们现在以纺织艺术为核心做一个创意园区。整个182亩地里面,从上世纪20、30年代到90年代的建筑都是文物不能动,我们基本上是整旧如旧,但是也利用了很多创意办法,比如说纺织工厂是锯齿型的,我们会在局部进行改良,比如说把原来的砖墙改用玻璃的,在顶上面加一个T型台,地下掏空等等。主题就是分两幕戏,十七个场景,所以名字也顺理改成“上海十七场”。

  早报记者:对于创意地产营造商你认为应该给他们什么建议?我们希望形成一批创意地产的实践者,这方面的实践有意义吗?

  卢铿:创意地产进入我们视野是时代必然,到这个时候应该了,为什么?人们审美追求不一样,要求不一样,表现手段也不一样了。有些人体会创意地产对价值提升好处,那么就会去尝试,去跟从,这过程中一定会参差不齐,有的成功,有的人失败,这很正常,任何一个过程特别是新的事物发展都是曲折的,历史需要时间。学习和创新有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当中,会有后来者学习先行者,但是光学习也不够,还是要自主创新。创意要形成整体的社会氛围,出现马太效应,带动整个民族往创新方向发展。

早报记者 叶莺 罗勇成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