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经济学家认为加息未必能有效遏制经济结构性过热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6月07日 10:07 扬子晚报

  经济增长热度不减,市场对央行再度加息预期也急剧升温。但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昨日表示,央行自4月28日起上调贷款基准利率的效果还在观察,货币政策目前不会马上有动作,还谈不上是否会再次加息的问题。

  周小川是昨日在央行与香港金融管理局主办的“金融基础设施研讨会”上回答记者提问时讲这番话的。他说,货币政策都有一定的时间滞后期,不是调完后,马上便见到效果
,还需要耐心观察。

  “现在才是6月初,目前5月份的经济统计数据还没有看到。”周小川表示:“现在还不方便说加息政策是否已见到成效。”

  由于一季度多项金融统计数据显示出经济存在过热隐忧,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对外贸易结构性矛盾突出、流动性过多以及全球经济失衡隐藏风险,央行决定从4月28日起将一年期以上的贷款利率调高了27个基点。

  此后,市场便猜测央行有可能再次采取加息的紧缩政策。

  但一些经济学家昨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加息未必是一帖解决目前经济结构性过热问题的良药。

  北师大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钟伟告诉上海

证券报,从目前的金融数据看,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外贸顺差等还在可承受范围之内,需足够重视的倒是货币供应和信贷增长数据,“现在问题的焦点在于如何控制信贷的快速增长,而4月份的加息举措并不能解决这个问题。”

  钟伟认为,目前

商业银行争夺市场份额,包括政策性银行也加入其中,是信贷扩张如此之快的重要原因。“比如说建设银行,一季度的信贷投放超过了去年全年的信贷投放;政策性银行现在的扩张也很严重,跟地方政府合作搞政府协议贷款,贷款数量往往巨大。”

  “是采取加息的措施还是其它方法限制银行的放贷冲动,这是央行要考虑的重点,并依此调整货币政策。”钟伟认为,在目前这种情况下上调贷款利率,“只能让银行产生更多放贷冲动。”

  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小蕾也向上海证券报表示,尽管央行4月底已采取加息措施,但是银行的盈利模式和地方政府的投资冲动都没有大的改变,“我们预计5月份新增贷款还将出现较快增长。”

  她认为,判断经济是否过热主要有三大指标,除信贷增长外,还有CPI(消费物价指数)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由于CPI数据受价格控制、权重不合理等因素影响,不能反映真正的价格水平,“而目前油价、电价和职工工资都在上涨,CPI面临上行压力。”

  而在固定资产投资方面,左小蕾表示,前期增速过快是由于流动性过剩引致,“但目前流动性过剩的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很难得到有效控制。”

  根据央行4月份货币执行报告,在一季度新增贷款完成全年目标一半以上的背景下,4月信贷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新增人民币贷款3172亿元,同比多增1750亿元,是历史同期最高水平。

  对于加息是否能有效遏制经济结构性过热的问题,人民大学财经学院副院长赵锡军向上海证券报表示,影响加息的主要依据是CPI、货币供应以及信贷增长,“现在由于外汇占款引致的货币供应过快依然存在,市场流动性依然过多。”

  根据央行数据,截至4月末的M2(广义货币)余额是31.37万亿元,同比增长高达18.9%。

  赵锡军还认为,虽然调整存款

准备金率可以直接影响商业银行的放贷行为,“但利率市场化过程尚未完成,国有企业、外资、民营企业对利率的敏感度不是很强,利率政策的效果受到制约,商业银行会否因此减少放贷,还需要观察。”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