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渐次满足”是有条件的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6月07日 00:08 中华工商时报

  北京师大金融研究中心的钟伟教授,在6月4日的《广州日报》发表了一篇文章,题目是《从没有桑塔纳而骂街看住房理性消费》。钟教授在这篇文章中提出,很多市民对商品房消费没有理性心态。笔者读完此文后感觉如鲠在喉,有些话是不吐不快。

  钟教授拿交通工具来打比方,说假定在生活中有人可以坐公交或者打的出行,却因自家没有桑塔纳而非常焦躁不安,甚至因为忍耐不住时而骂街,对他“我们会说一声何苦”
。然而钟先生不要忘了,住房与私家车并不是同一类东西,住房是具有准公共产品属性的。完善的公共住房保障制度,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标志,居民为何不能要求有套自己的房子?

  钟教授提出,购买一辆桑塔纳花费不超过10万元,但中国城镇家庭私家车普及率并不高,原因在于国人仍然普遍地属于穷人,而一套商品房的价格比桑塔纳高得多,因此市民没理由认为必须拥有一套新房。笔者认为,钟先生犯了因果倒置的逻辑错误。因为一些城市的商品

房价格过高,本身就是一个十分不合理的现象。难道将大米卖到100块钱一斤,就可以指责市民不该妄想吃上米饭?

  不可否认,市民对住房消费应持理性态度,渐次满足自己的住房需求。刚出校门就希望一步到位拥有一套商品房,也的确是相当不切实际的想法。然而,绝不能将市民买不起房的原因,主要归结于他们的“不理性上。如果一对收入超过平均水平的夫妻,不吃不喝也要15-20年才能买上房,他们也不能指责商品房的价格太贵,不能对政府和开发商发出怨言吗?

  再说到对住房需求的渐次满足。钟教授认为,随着个人职位的升迁和收入的积累,可渐次地攀爬在城市间租房流浪、租一套相对体面的房子、购买二手房或者

经济适用房、购买商品房乃至
别墅
的阶梯上。这话说得可谓是一点也没错,可市民有“渐次满足的条件吗?比如我到了买经济适用房的“阶梯,可政府没有经济适用房卖给我,我该怎么办?再如,笔者愿意长期租房居住,可租房住孩子落不了户口、上不了学,这方面的政策是否要改一改呢?

  既然正如钟教授所说,政府“每一分收入都是纳税人的辛苦钱,它就应当为纳税人提供到位的公共服务。市民没有理由要求政府“挨家挨户发放一辆桑塔纳,却可以理直气壮地要求政府建好公交事业。同样的道理,“居者有其屋不意味着人人必须拥有一套产权房,没有购买高价商品房实力的普通市民,也有理由要求政府提供足够的廉租房或经适房,这部分市民的要求政府都给予满足了吗?(7G5)


爱问(iAsk.com)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