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各城市间的金融生态为何会有差异?如何“对症下药”?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推出《中国城市金融生态环境评价》,为各主要城市金融生态“把脉”——“这是上海优良的金融生态所产生的正效应”。上海银监局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在沪外资银行未来3年的发展规划表明,外资银行普遍看好中国市场。截至2006年3月末,上海外资银行资产总额超过500亿美元,占全国外资银行资产总额的55%。以此可见,金融生态环境的优劣关系到金融业的发展。50个城市排定座次针对我国近年来频繁暴露出的金融问题,人们忧虑之余也在寻
找解决方法。2004年,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形象地把“金融生态”比作水族馆的自然生态。2005年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成立了专门的课题小组,对各大主要城市的金融生态环境做了细致的调查研究。经过一年的努力,长达42万字的《中国城市金融生态环境评价》终于揭开了神秘的面纱,重量级“榜单”——50个城市的金融生态综合指数排名也尘埃落定,上海位居榜首,北京排名第十,天津、重庆排名靠后。总体而言,东部城市金融生态环境较好,中西部城市较差。之所以这样主要是,中西部地区经济市场化不高,地方政府职能冗杂,对经济干预多,法制建设也相对落后。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所长李扬曾多次强调:金融生态环境不好,是一个体制和机制的现象。目前,上海的金融生态环境总体情况不错,但也有不足,与浙江等地区相比,政府对经济和金融的主导性较强,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金融部门的独立性和企业的自主创新性。京津渝各有优势劣势在四个直辖市中,重庆的金融生态环境质量不容乐观,作为新设立的直辖市,它更多表现出中西部城市共有特征。虽然目前的情形不太乐观,但是重庆的崛起将是一种规律。经济学家尹中立提出,当沿海一带的经济发展到较高阶段,中部地区的吸引力就会增加,越来越多的资本会向中部集中,中部自然就崛起了,另外,要吸引资本还应该从制度建设入手,为资本转移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解决好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在北京的金融生态建设中十分重要”,李扬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这样表示。北京作为我国的首都,在金融生态环境方面有着诸多得天独厚的优势,北京拥有一个良好的社会诚信文化基础。但与上海相比,经济、金融的市场化程度略低,政府对经济、金融活动的主导力较强,企业竞争力的软因素(企业治理、文化、诚信)不强。李扬还说,北京的政府公共服务实际上偏重于为央企服务,而这对于北京金融生态环境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与北京毗邻的天津,近年来,金融外部环境虽然有了明显改善但在转变政府职能、法治环境改善和社会诚信文化建设等方面有些不足。每年推出新评价报告去年,首次对影响中国金融业发展的、造成金融业不良资产和招致很大金融风险的非金融因素进行了梳理。各地政府和理论界开始普遍关注金融生态,有很多地方采取了切实措施。地方政府从不重视金融到重视金融,从重视到主动去创造适合金融业发展的经济环境。南京市长专门咨询了相关专家,他们针对南京经济基础比较薄弱这个突出问题提出要改善经济结构,在产业的多元化方面做点努力,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李扬指出,在给城市“把脉”之后,更重要的是根据研究的结果,提出相应的措施。这其中最关键的一剂药同时也是各大城市需要服用的药便是转变地方政府的职能。根据央行的一项调查,在转轨时期,由政府部门的行政干预所引致的不良贷款占到了70%-80%。一个地区的市场化水平,关键就是看政府有没有退出对企业的直接干预,退出以后,政府在工作范围和方式上所发生的变化。据悉,社科院金融研究所会继续跟踪研究各地方的金融生态环境及其变化,每一年都会推出新的中国城市生态环境评价报告,直到“金融生态”这个概念在中国被消灭掉。另外,还会推出一份报告来评述全球的金融生态环境。[][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