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产经 > 正文
 

钢铁业整合大幕拉开 宝钢鞍钢路线迥异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6月05日 08:35 经济参考报

  还在进口铁矿石价格谈判上苦苦支撑的上海宝钢,终于在战略扩张上有所收获。宝钢与邯钢在资本市场上的股权较量成为上周业内最大新闻。

  作为国内钢铁老大的上海宝钢从年初开始的“宝马联盟”、到牵手八一钢铁,再到上周举牌邯郸钢铁,其势力扩张不断加速。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作为国内排名第二的鞍钢不紧不慢地滚着自己的“雪球”,自己投资建设的板材生产基地刚刚在5月中旬正式投产
。在国内钢铁业成本压力和市场竞争加剧背景下,宝钢和鞍钢这两个行业领军企业选择了截然相反的两条路。

  2005年6月出台的《钢铁产业发展政策》是目前宝钢快速扩张规模的最大背景。按照《政策》要求,到2010年国内排名前十位的钢铁企业集团钢产量占全国产量的比例达到50%以上。为此,国家将支持和鼓励有条件的大型企业集团,进行跨地区的联合重组,到2010年,形成两个3000万吨级,若干个千万吨级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特大型企业集团。

  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今年1月18日宝钢与马钢在上海签署战略联盟框架协议,双方合作涉及管理、采购和市场营销等多个方面。外界称之为“

宝马联盟”。虽然对于之前宝钢要将马钢纳入其中的说法,双方都闭口不谈,但此次战略联盟的实质性进展,已经为两者的进一步合作奠定了基础。

  3月11日,宝钢集团与新疆八一钢铁集团又在北京签署战略联盟框架协议,最终目标是八一钢铁整体并入宝钢。而此次宝钢又在资本市场上发起冲锋,目前宝钢集团及其下属公司持有G邯钢(600001)股份已达到5.0002%,而且还有5.3%的股权可以通过行权获得,争取G邯钢控股地位可能性极大。初步推算,宝钢目前所能控制的钢铁产能已接近3500万吨。

  与宝钢现代化的资本运作和快速的联盟策略不同,鞍钢的扩张则更多的是自力更生。从2003年8月份开始,鞍钢在自己的老厂区旁边,投资了一百多个亿建设新区板材基地,今年5月17日投产,产能也只是从去年的1100万吨上升到目前的1600万吨。即使加上去年7月“鞍本联合”中的本钢,目前鞍本集团产能也仅是超过2000万吨。而鞍钢下一步据传还要完全依靠自身投资在辽宁营口兴建新的生产基地。

  对于宝钢和鞍钢这两家企业完全不同的扩张策略,联合金属网副总经理杨红杰分析,在国内钢铁产业竞争日趋激烈的条件下,两家钢厂的不同风格完全取决于各自的地缘情况。事实上,不同的扩张路线最终仍归结于

铁矿石问题。

  鞍钢目前拥有鞍山矿业和弓长岭矿业两大铁精矿原料基地,储量高达93亿吨,这一数字约占全国铁矿石资源总量的四分之一。目前鞍钢的铁矿石自给率超过90%。一位熟悉鞍钢高层的人士称,鞍钢在产能扩张方面非常谨慎,但这其实是一种充分的自信。“守着鞍山地区这么丰富的铁矿石资源,鞍钢根本就没有必要跑去其它地方。”

  而宝钢却没有这样幸运,目前其原材料供给需要完全依赖进口。去年进口铁矿石价格上涨71.5%已经让宝钢倍感压力,而今年铁矿石价格谈判又进展的异常艰难,除中国钢厂外,全球主要钢铁企业均已同意今年矿价再涨19%。虽然宝钢今年进口铁矿石价格仍未最终确定,但这无疑已经给宝钢今年的成本控制又蒙上了一层阴影。

  正因为在铁矿石问题上的捉襟见肘,宝钢急于扩张产能就是为了扩大对矿石供应商的影响,同时寻找新的矿石供应基地。业内人士称,宝钢远赴新疆与八钢结盟,除了看重八钢地处中亚的地缘优势以外,更看重新疆令人心动的铁矿石资源。新疆钢铁行业协会秘书长王明德曾透露,新疆的铁矿石“十一五”期间形成1000万吨以上的矿石产量不成问题。而与新疆接壤的吉尔吉斯斯坦发现了几个巨大的铁矿,探明储量是几亿吨到上十亿吨。这也为宝钢未来发展增加了稳定的原材料供应渠道。

  不管是宝钢的扩张更有效率、还是鞍钢的滚动发展更稳妥,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国内钢铁产业整合在2006年开始进入到实质性阶段。但值得注意的是,经历去年钢铁市场低迷表现之后,目前国内钢材市场呈复苏态势,5月下旬宝钢第三季度

钢材价格及其销售政策出台,其中钢坯、线材、热轧、冷轧等主要钢材的销售价格在第二季度基础上提高200元至400元/吨,环比上涨8.2%和6.7%,热轧镀锌板价格涨幅12.9%。这在市场上引起较大反响,消息公布的当天下午,上海市场的一些商家就封盘停售,纷纷准备上调销售价格。业内人士认为,钢厂持续上调出厂价格有利于后期市场的稳定,但也在某种程度上增加了产业整合的难度。

  本报记者 杨大鹏 王炳坤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